第06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经济新闻
 
标题导航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教育跨越式大发展
2011年6月9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机遇科学定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教育跨越式大发展
特约记者张春梅梁娜通讯员赵立增郇延民孟凡帅
  学院党委书记李瑞阳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肖明胜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新校景观
  SEM启动仪式现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2010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由潍坊教育学院转制改建而成。该学院起源于1881年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培真书院,至今已有130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潍坊教育学院以来,已拥有34年的专科层次办学经验,是1998年省政府批准首批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目前,学院已成功地实现了由师范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型,形成了以工程类和工程经济类专业为主的发展格局。现开设29个高职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七千余人。学院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科教兴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拥有的省级以上办学品牌数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创新理念引领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这所拥有30多年专科教育办学经验的国办高等专科院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坚定信念,上下同心,主动出击,勇敢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坚持“建设创新型学院,培养发展型人才”和“建设知名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以及“树立一流的办学理念,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创设一流的办学条件,追求一流的管理目标,实现一流的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本着扛“品牌”旗,走“特色”路,坚持科学定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贯彻“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学院始终把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近年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新形势,抢抓“三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围绕教学、实践实训、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并得到广泛认可,从而使学院办学特色深入人心,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特色,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依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确定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学院把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非专业素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五种优秀品格的锻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院品牌特色,将其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结合新的办学形式,学院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品牌;管理要从细节抓起,管理要从标准抓起,管理要从落实抓起”的管理理念,狠抓管理,奖罚分明。正是这些全新理念的推行,成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行动指南,为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和“人气旺”的良好态势、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打造品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010年以来,学院以转制改建为契机,确定了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的奋斗目标,通过不断提升人才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以改革引领教学,以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进校地共建,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内涵建设、外延发展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南北两个校区、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亩,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图书66.3万册,中外文现期刊1000多种。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10门省级精品(特色)课程,5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项省级教学成果,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大赛中荣获多项奖励。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由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青年教学能手为代表的骨干教师梯队,学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53人,硕士93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了70%以上。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人获得曾宪梓教师奖。今年计划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5名,硕士11名,双师型人才10名,同时,还聘请了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的100余名知名学者和技术骨干为学院兼职教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近100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7106人。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学院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师能力的提升基地。通过企业捐赠、校企共建、政府投入、学院自筹等途径,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捐赠设备,校企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共享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化用企业制度和文化。学院通过吸引外资,争取项目,不断加大校内实习基地投入,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已达32个。各重点建设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色逐步显现,各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校中厂”模式,创新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校企互融共建。学院提供场地,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引入到学院实训基地,与学院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按学院要求结合生产开展教学,实现双赢。与世界500强卡特彼勒(山工)合作,共建“山工培训中心”。卡特彼勒投资200万美元在学院新校区建设“山工培训中心”,面积46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培训中心为机电等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训实践条件,也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了硬件保证。到目前为止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次。国家财政240万元的食品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也正在建设中。不仅形成了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多元投资格局,还为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立了持续发展的机制。

  工学结合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打造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创新基地”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任务目标的达成必须有超前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为此,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合作办学建国际化专业,以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校企合作层次更是有明显提升,目前,已与卡特彼勒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魏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福田雷沃机械有限公司、华龙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知名和骨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从软合作向硬合作、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等“三个转变”。实现了与世界五百强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校企合作,创新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1)优势互补、双向嵌入式专业建设模式取得新突破。学院围绕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在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与卡特彼勒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开始“订单式”招生;以山工工程师、学院专业教师、卡特彼勒大学专家“三结合”方式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以企业命名的“山工机电工程学院”2009年正式挂牌;卡特彼勒公司提供的首批3.5万美元专业奖学金已发放;双方合作组建的三个“山工班”按照“订单式招生,双向选择式组班,定向专业化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卡特山工企业课程”学习,现已全部在卡特山工及其全国的分公司上岗就业。另外,在装备制造等领域,校企合作组建了181名学生组成的“江淮汽车订单班”,与江淮汽车等工程机械类技术人员培养合作,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办学层次。校企共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省级特色专业。

  (2)工学结合、职工培训学生实训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获得新进展。外商投资1500万元建成“山工SEM培训中心”,是卡特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培训中心,合作开展山工员工、卡特代理商与供应商及学院相关专业学生SWE、装配、焊接、机械加工、安全、质量和创造力七个工程技术模块培训。利用企业现有职工培训基地,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和全球工程机械领域领先的设备与技术,把技能训练中心建成集学生实习实训与职工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实训基地,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实现由单一的学生实习实训向联合开发技术、产品发展,积极探索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学院还实践探索校企结合的高职特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施实践实训教学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教务处、卡特山工机电学院、卡特山工培训部“三合一”校企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

  以人为本培养优质毕业生

  培养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第一线需求,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学院办学的基本目标。本着这一宗旨,学院以适应“三区”建设需要启动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突破口,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进,为其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储备。学院实施了以“创建优质课堂”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侧重点的实践教学改革和以分方向培养、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不仅培养高级打工仔,而且培养老板;不仅培养技术能力,而且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不仅重视以教师为主讲授的课程,而且重视以学生为主操作的课程”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内实践实训的课程资源,创建了新的校内实践实训模式,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内实践实训的课程资源,以职业技能比赛、专升本为抓手和拉动,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学生参赛先后荣获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高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一等奖;全国实践教学设计大赛、全省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全省职业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一等奖。2005-2010年在全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连续获得多项一、二、三等奖等奖项,等等。鲜明的技能培养特色使人才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效地提高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要让更多的社会精英去创造财富报答社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院始终把学生的成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将毕业生作为学院努力打造的终极品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及招生特色较为鲜明。毕业生一次签约率一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五年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为95.5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列省人事厅公布的全省高校专科(高职)第7位、第9位和第11位,是连续两年居全省前10位的四所高校之一。招生方面,2010年招生计划2000人,实际录取报到2072人,连续三年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居全市专科院校之首。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综合能力强、岗位适应快、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较高,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6%以上。骄人的成绩见证了学院在全力打造毕业生品牌中所做的努力。

  崇尚服务跻身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

  树立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提出的面向地方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准确定位。在实践中,学院将回报社会、服务地方作为学院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工程。大力实施城镇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程。与青州市劳动局合作免费进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00多人。先后为青州国税局举办会计电算化、征管稽查、信息技术、涉外税收等内容的全员培训(三期210人),为山工机械公司骨干开展英语培训、工商局职工计算机操作、青州烟厂和酒厂企业管理培训、国税局全员培训800多人;学院免费为青州市企业家400余人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培训;承办青州市花博会青年志愿者培训一期70人;为临朐国税局财会知识培训43人;为青州中小企业局免费电子商务培训45人;为青州市开展暑期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三期1000人;为青州市一建集团进行企业形象设计并获奖。此外,生化学院为青州清风寨合作社开展了山楂管理及开发培训、设计了清风寨旅游区建设规划、青州涉外人员礼仪培训、为部分企业产品质量测试等。

  此外,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利用自身知识资源,主动支持地方文化资源建设。学院图书馆与青州市图书馆就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达成协议并举行签字仪式,实现了两馆之间馆际图书资料互借、馆藏数字图书和电子资源共享机制,学院图书资源向青州市免费开放。同时,根据地方文化建设需求,以捐赠书架、图书及信息资源服务的形式与当地共建农村文化大院,向王坟镇文化站捐赠6个书架及500余册图书。在5月份召开的全省高校图书馆长会议上,该院面向地方开放图书信息资源的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并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不断增强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在专业建设中围绕半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不断加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类专业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还先后与青州市联合成立花卉研究所、与威高微粉厂联合成立了化工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等,承担了多个相关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项目。全程参与省第四届花卉博览会布展整体布局方案设计。参与了青州市旅游规划设计,承担了“青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神仙门景区旅游发展规划”、“龙门山景区旅游开发规划”任务,参与了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天山的综合开发规划,为青州市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沧桑砥砺百余年,激情涌动谱华篇。在新的历史起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全体师生正以团结向上、勇创一流、永不言败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品牌创建,突出亮点,彰显特色,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训条件好、文化底蕴深”的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