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每年高考中备受关注的话题。2011年全国高考7日上午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
连中国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
对2011年全国卷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而言,与往年相较,感觉最强烈的是两个关键词:思考与生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引发思考,建设生命。
一、命题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
高考作文曾因为作文语言徒有其表,花里胡哨,受到许多人诟病。今年的命题非常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代表性命题是天津卷的“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考生要想成功地完成这个题目,首先要基本明确五种镜子的基本特性。望远镜,看得远。显微镜,见得细。放大镜,通过放大来求真,放大之后,我们才可见得本真。哈哈镜,是通过夸张变形,起到调剂诙谐的效果。三棱镜,引发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问题。五面镜子的基本属性搞清楚后,方可择取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镜子,协调关系,主旨论题,展开论证。比如选择望远镜与显微镜,可构成的论证题目可以有下面几个。①我们既要“望远镜”,也要“显微镜”。我们看问题,既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也需要有局部、深度关切的眼光,二者缺一不可。②我们需要“望远镜”,来帮助“显微镜”。看问题,如果一味只关注放大细节与局部,而缺少了整体的、长远的眼光,这样会深重影响我们对局部正确的认知与判断,我们很有可能在细节的精心关注中,却把长远失掉了……由此可见,命题中包含的信息是何等丰富,对考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是有很充分的要求的。此外,辽宁卷、广东卷,都有上述明显的特征,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命题引发考生积极思考社会生活;命题关注热点,但不囿于热点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现代社会,优秀所包孕的核心价值,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考生能够积极吐纳社会空气,面对我们的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引发富有价值的思考,构成自我独到的发现。面对反复活跃的社会生活,寡思冷淡的青年人,一味沉浸在自我中的考生都够不上现代意义上的“优秀”。在这方面,京派与海派的命题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将命题的核心都恰到好处地指向了丰富活跃的社会生活。不同的是,京派命题,在题干上便将社会生活彰显了出来(世乒赛),而海派则采用了将社会生活包孕其间,不具体指出言明。上海卷的“一切都可过去”、“一切都不可过去”,命题实质是希望我们通过“忘记与铭记”来清点思考一下近几年来,我们面临的诸多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京派与海派在命题技巧上同样高明的是,既引导考生关注热点,但却绝不囿于热点。考生可以由热点出发,将思考牵引到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命题日趋走向成熟。
三、命题引发考生思考自身;通过命题,促进学生对青春状态与成长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这第三方面可以说是今年高考命题最为显著的一个特色。高考既为选拔服务,更为平时的教育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对自我的青春状态与成长状态进行关注与思考,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进行成长校正,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例如,重庆卷的“情有独钟”,我们的青春到底该对什么情有独钟;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那我们的青春期待中到底是哪一种始终伴随着我们,一直未曾改变呢;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那么,怎样的一个“你”才配得上这浩大无边、丰富多变的世界呢;江苏卷“拒绝平庸”则试图让考生通过辨析平凡与平庸的区别,希望考生对有贡献有创作有价值的生命状态表示敬意。以上这些命题,都与考生的成长积极相关,是今年高考命题熠熠生辉的亮点。
基于以上三点认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写作与学习有三点可供借鉴之处。
1.关注分数,更需关注我们自身的成长。高考不是鼓励我们说假话,我们拿假话也是应对不了高考的。高考对我们的青春状态提出了明确的思考与关照要求。
2.写作,是一件与思维密切相关的事。备考中,一味卖弄辞藻,言不达意,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关注,缺乏思维训练,机械记忆,孤立地学习技巧,都不能充分支持我们写好文章。
3.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积极关注,有效思考,做一名能思考、会发现的现代人,是高考对我们的积极要求。
据人民网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一览
全国卷一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湖南卷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福建卷
材料作文:一个教授拿着一个苹果在教室里走动,问学生闻到苹果的味道没,有人说闻到了,有人说没闻到,其中一个学生说是甜味的。有人说感冒闻不到,也有人说压根闻不到,结果教授手里的苹果是腊塑的!
辽宁卷
总有一种期待
四川卷
拒绝平庸
江苏卷
我眼中祖国的发展
陕西卷
情有独钟
重庆卷
时间在流逝
安徽卷
镜子
天津卷
我的时间
浙江卷
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
上海卷
回到原点
广东卷
材料作文。对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
北京卷
旧书
湖北卷
中国崛起的特点
新课标卷
大作文: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小作文:根据印象对鲁迅进行评价。
江西卷
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山东卷
关于诚信材料作文:代买彩票
全国卷二
期待长大
全国卷一
对2011年全国卷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而言,与往年相较,感觉最强烈的是两个关键词:思考与生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引发思考,建设生命。
一、命题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
高考作文曾因为作文语言徒有其表,花里胡哨,受到许多人诟病。今年的命题非常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代表性命题是天津卷的“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考生要想成功地完成这个题目,首先要基本明确五种镜子的基本特性。望远镜,看得远。显微镜,见得细。放大镜,通过放大来求真,放大之后,我们才可见得本真。哈哈镜,是通过夸张变形,起到调剂诙谐的效果。三棱镜,引发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问题。五面镜子的基本属性搞清楚后,方可择取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镜子,协调关系,主旨论题,展开论证。比如选择望远镜与显微镜,可构成的论证题目可以有下面几个。①我们既要“望远镜”,也要“显微镜”。我们看问题,既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也需要有局部、深度关切的眼光,二者缺一不可。②我们需要“望远镜”,来帮助“显微镜”。看问题,如果一味只关注放大细节与局部,而缺少了整体的、长远的眼光,这样会深重影响我们对局部正确的认知与判断,我们很有可能在细节的精心关注中,却把长远失掉了……由此可见,命题中包含的信息是何等丰富,对考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是有很充分的要求的。此外,辽宁卷、广东卷,都有上述明显的特征,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命题引发考生积极思考社会生活;命题关注热点,但不囿于热点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现代社会,优秀所包孕的核心价值,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考生能够积极吐纳社会空气,面对我们的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引发富有价值的思考,构成自我独到的发现。面对反复活跃的社会生活,寡思冷淡的青年人,一味沉浸在自我中的考生都够不上现代意义上的“优秀”。在这方面,京派与海派的命题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将命题的核心都恰到好处地指向了丰富活跃的社会生活。不同的是,京派命题,在题干上便将社会生活彰显了出来(世乒赛),而海派则采用了将社会生活包孕其间,不具体指出言明。上海卷的“一切都可过去”、“一切都不可过去”,命题实质是希望我们通过“忘记与铭记”来清点思考一下近几年来,我们面临的诸多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京派与海派在命题技巧上同样高明的是,既引导考生关注热点,但却绝不囿于热点。考生可以由热点出发,将思考牵引到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命题日趋走向成熟。
三、命题引发考生思考自身;通过命题,促进学生对青春状态与成长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这第三方面可以说是今年高考命题最为显著的一个特色。高考既为选拔服务,更为平时的教育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对自我的青春状态与成长状态进行关注与思考,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进行成长校正,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例如,重庆卷的“情有独钟”,我们的青春到底该对什么情有独钟;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那我们的青春期待中到底是哪一种始终伴随着我们,一直未曾改变呢;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那么,怎样的一个“你”才配得上这浩大无边、丰富多变的世界呢;江苏卷“拒绝平庸”则试图让考生通过辨析平凡与平庸的区别,希望考生对有贡献有创作有价值的生命状态表示敬意。以上这些命题,都与考生的成长积极相关,是今年高考命题熠熠生辉的亮点。
基于以上三点认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写作与学习有三点可供借鉴之处。
1.关注分数,更需关注我们自身的成长。高考不是鼓励我们说假话,我们拿假话也是应对不了高考的。高考对我们的青春状态提出了明确的思考与关照要求。
2.写作,是一件与思维密切相关的事。备考中,一味卖弄辞藻,言不达意,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关注,缺乏思维训练,机械记忆,孤立地学习技巧,都不能充分支持我们写好文章。
3.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积极关注,有效思考,做一名能思考、会发现的现代人,是高考对我们的积极要求。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