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立体化”惠民机制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寒亭区开展“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寒亭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洪星
今年以来,寒亭区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指示要求,以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了立体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树立了一批少生快富典型,倡导了婚育新风尚,增强了计生家庭的幸福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开展。
一、活动的起因与背景
近年来,寒亭区每年都斥巨资,对计生家庭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扶助、救助以及宣传引导,并将计生惠民政策作为区政府的惠民实事来重点落实,以让计生家庭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实践证明,经过多年的努力,绝大多数计生家庭已经走上了少生快富的道路,全区出生人口自增率逐渐降低,率先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得不看到目前的社会现实。一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的生育政策仍有较大的差距,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机制还未健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明显偏重。二是有极少部分的计生家庭,存在因病、因灾、因祸致贫现象。针对计生家庭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自己却要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和责任,我们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他们生活得比一般家庭更幸福、更美满、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为此,寒亭区结合本区实际,决定开展“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让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计生优先优惠和奖励扶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采取区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办法,制定并实行了婚、孕、产、育等一系列计生奖扶及优先优惠政策,对国家的奖励扶助政策进行了横向、纵向拓展,扩大了奖扶范围,增强了奖扶力度。全区先后制定实施了重奖农村独女户政策、特别扶助延伸制度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特别是对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农村独女户,从30周岁起每人每月给予50元奖励,直至60岁与国家奖励扶助制度接轨,这相当于提前30年享受奖励扶助政策,每户多得3.6万元。对依法生育两个女孩后自愿及时采取绝育措施的,给予1000元奖励。对城镇失业、无业、自谋职业的独生子女父母,由区财政兑现奖励费,实现了寒亭辖区内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无缝隙覆盖;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加入了3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全家可共同使用最高保额3.6万元;自2010年10月份开始,对按政策生育的对象,每人加入50元的母婴安康保险,已有589人获益;对落实节育手术的人员,每人落实45元的节育手术保险,保期长达5年,可保12种意外最高保额10万元。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他们在计生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制定出台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如农村集体收入分配、福利分红、旧村改造及宅基地划分、新农合、闭路电视初装费、中考加分等多项利民政策,实现普惠性政策与计生利导的“X+1”衔接,使计生家庭实实在在受益。寒亭区开元街道廿里堡村的冯秀霞,因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村里旧村改造时,多分了30平方米的楼房,折合人民币9万多元。全区目前已有12个村1588户享受到了这一优先优惠政策,相当于为计生家庭争取资金1亿多元。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在全区开展“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同时,在计生服务单位开展了创建“育龄妇女之家”活动,让广大育龄妇女在接受服务时有到家的感觉。为此,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先后开展了“强基提质满意行”、“学政策、学业务,提素质、树形象”、“我是育龄群众,我需要什么服务”反向思考等活动,形成了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满足群众计划生育需求相结合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制。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全力打造诚信、阳光、惠民、和谐、持续的“五型”计生新模式。利用3年时间,先后对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和5处街道的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了改造升级,扩大了服务站面积,调整优化了布局,增添了先进的医疗设施,确保不断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计划生育“四术”免费和免费婚检、免费唐氏综合征筛查及免费增补叶酸,筑牢了三道防线,出生缺陷率降低到0.4%以下。大力实施了“家庭阳光幸福工程”。对符合生育政策而患不孕不育症、生殖道感染、生殖器官肿瘤、乳腺病的育龄夫妇,积极开展优惠及免费的治疗服务。区、街、村三级计生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助计生家庭创业致富。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争取小额贷款,目前寒亭区组成协会致富小组218个,涉及各行各业,为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三是倡树人文关怀。寒亭区每年于“5.29”、“7.11”及元旦春节期间都组织区、街计生工作人员到部分计生家庭走访慰问,送去生活用品及慰问金,使困难计生家庭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包靠帮扶计生家庭实施意见》,明确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靠帮扶计生家庭责任制。目前,已有35名区级领导与困难计生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287名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对困难计生家庭开展了实质性的帮扶和救助。同时,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设立了“人口关爱基金”,对困难计生家庭及基层困难计生工作人员实施一定的帮扶和救助,现已救助153人次,资金达20多万元。今年以来,又开展了“手牵手家连家・建设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行动。对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的独生子女或双女家庭、计生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失学儿童以及陷入困境的学生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计生家庭,由区、街、村三级计生工作人员和计划生育志愿者自愿结对,进行帮扶救助。目前已与600多户计生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全年预计帮扶4200户。区、街、村三级都建设了不同规模和不同形式的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大院和计划生育一条街,组建了形式多样的人口文化宣传队,以宣传车、广播喇叭、明白纸、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全区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指导各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在全社会倡树男女平等和新事新办、丧事从简、重养薄葬的新型社会理念,对破除封建迷信、建设文明和谐寒亭收到了明显效果。
四是锻造钢铁队伍。为确保给育龄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及时的服务,寒亭区注重和加强了计生队伍的锤炼。成立了人口计生党工委,按照双重管理的原则,与街道党工委一道加强对计生系统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促进计生系统党员水平的提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利用3年的时间对村计生主任进行了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教育,更好地满足了育龄群众的需求。同时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结合当前进行的村“两委”换届,鼓励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女性参与竞选,对选聘的计生主任实行“村用、街聘、区备案”制度,工资由区财政统筹,实行动态管理,增强了工作积极性。鼓励区、街两级计生工作人员参加进修、研讨活动,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强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定期举办岗位练兵、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实计生“人才库”,锤炼“钢班子铁队伍”,使她们切实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本领,肯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几点体会
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参与。寒亭区开展的“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更需要区、街、村各级及各有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通过一段时间的创建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程度高,就能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我们工作起来就更加如虎添翼。在“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得到了区领导的支持、部门的拥护,这样保证了活动实效,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计生工作格局。
政府投入是基础。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尤其是在目前人们的生育观念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还不是十分一致的情况下,要想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就必须舍得投入。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制定和实施的利益导向机制,都需要政府来投资和扶持,让群众看到和体验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完善服务是保障。计生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的计生工作者,是国家计生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完善周到的服务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前提。可以说,活动是载体,服务是手段,满意是目的。
群众受益是根本。衡量任何事情,广大的群众有个最朴素的标准那就是是否受益。因此,我们在开展“幸福寒亭幸福计生幸福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中,最注重的就是育龄群众是否受益,育龄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否提升,育龄群众是否认可。这次活动之所以很成功,关键就是顺应了育龄群众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