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晓芳刘伟通讯员范华刘洪东
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青州市把“一切为了群众满意”作为不懈的追求,大力加强“人民办事中心”建设,运用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模式,着力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民
青州市将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服务事项,如结婚登记、医疗报销、劳动就业、保险缴纳、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等,统一集中到人民办事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目前,办事中心进驻部门达70个,工作人员400名,纳入各类服务、审批事项506项。
办事中心实行“集中办公、窗口受理、一口对外、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一收费、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并公开业务范围、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办事群众到中心,有导引员热情答问引导,有窗口工作人员高效快捷办事,有网上审批、效能监察、电子监控的立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平均每天到中心办事的群众达6000余人次,办理事项5300多件。
“绿色通道”提速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青州市开辟“绿色通道”,对投资项目创新实行了“并联审批”和“后置收费”制度。只要符合产业政策,达到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办理手续时由办事中心牵头召集两次联审会议,实行两次联审、一次性办结,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办理时限。如城市建设项目审批,过去要跑发改、规划、国土、建设等十几个部门,全程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而现在只需5天左右。对工业项目,在相关费用收取上改“前置”为“后置”,让企业有限的资金先用在建设生产上,投产达效一年后再补缴相关费用,营造了最优经济发展软环境。今年一季度,青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2.5亿元,利税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36.8%和62.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30.9%。
“阳光政务”推进公平公正
一直以来,各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土地矿产权拍卖等领域都是大案要案“高发区”,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青州市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将财政局、建设局、公路局等多个部门的招投标机构合为一体,建立了包括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资源招拍挂、产权交易“四位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纳入办事中心统一管理。凡使用财政性资金、估算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广告、规划、监理等服务项目,造价在1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土地矿产拍卖,以及涉及国有资产、政府无形资产处置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投标,创建了一个公开、公正的服务平台和良好交易环境。同时,强化部门协作,该市纪委、检察院、审计局等监督部门全程监督,实现了阳光操作,有效杜绝了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河北前来投标的张先生中标后高兴地说,“我从网上看到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没想到真的中标了。青州市场这么公开、公平、公正,环境实在太好了!”招投标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为招标单位节省财政资金达3.8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