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到六月,树木芳草变得葱绿。听说昌乐县�o�N镇泊庄村有一座致富百姓的“地下银庄”,带着好奇记者专程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来到泊庄村北岭,进入记者眼帘的不过是一座地势偏高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北方土岭。
“每到存姜时节,到泊庄村北岭存姜的车辆络绎不绝,首尾相连,人声鼎沸,蔚为壮观,好一派丰收图景”,正当记者诧异之际,随行的当地镇干部赶忙打开了话闸子。“可是在过去,贫脊的泊庄北岭虽有传说中的罗成墓在此镇守,却没有给泊庄人带来财富,人们年复一年的在贫脊的山地上耕种,收益甚微”。
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片有着美丽传说的土地?成为几代泊庄人反复思考的问题。
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认证,认为泊庄村以南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土地肥沃,是�o�N镇著名的大姜生产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鲜姜需要存贮,而他们缺少理想的贮存场所。泊庄村北岭地势高、土质坚硬,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村两委决定“筑巢引凤”,在对通村道路进行硬化的基础上,又对上山路进行了硬化,使外来的车辆很容易就上了山,彻底解决了过去路难行、车难上的问题,吸引了众多的外村姜农前来存贮鲜姜。
据了解,一个姜井能存到五千至一万公斤,经过扩建后,甚至可存到5万公斤以上。目前,泊庄北岭的姜井已达1千余口,每口姜井存姜平均在五千余公斤以上,按低价每公斤共2.4元计算,这300余亩的地下就贮存了价值1200多万元的鲜姜;按高价每公斤八九元计算,更是达到了4000-5000万元的规模,无疑于开了一个“地下银行”。另外,村委加大了对姜井的管理力度,派出专人,看守这成片连群的姜井,对前来存姜的姜农统一登记管理,出具专门证明,作为日后取姜的凭证。每口井每年收取50元的看护费,卖姜的时候,每斤再提取1分钱作为集体收入,虽说不多,但它却带动了泊庄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每逢贮姜、卖姜时,泊庄村的饭店都开到了山上,一季下来,收入不菲。另外,凭借贮姜优势,泊庄村还逐渐形成了大姜销售市场,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现在的泊庄北岭,不再是贫瘠的象征,而是一座金山银山,群众生活的好靠山。
记者贺德良通讯员唐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