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迎来端午节。民俗专家说,端午节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08年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20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午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解粽节、粽子节、诗人节、女儿节等名称。
“有些名称由于不经常使用,很少被人们知道。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王来华表示,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其中,当属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
民俗专家表示,中国民间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庆祝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插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习俗已难觅踪影。(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