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森
近几年来,坊子区实验学校根据学校现有发展状况,明确提出了“以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总抓手,通过理念引领―――项目推进―――机制保障等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生命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发展思路,由此开始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高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实效性,落实基础育人目标。一是部分国家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整合实施。学校将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与国家课程中的品生、品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整合内容,整合课时,提高实效。二是同一学科内部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拓展。重点实施了语数英素养三大提高工程。在语文教学中依据课程目标,落实读写基本功训练,有计划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适当增加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以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小学生英语素养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从兴趣入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讲究规范,奠定基础。
为更好落实国家课程,学校深入开展了“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探索出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121四步”教学法。“121四步”教学法将预学案、教材、校本教材、特色作业有机结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科学设置校本课程,实现个性育人目标。部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整合实施,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时间。学校将节省出来的1.5课时和活动时间用来开设校本必修课和选修课,并设立了“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数学思维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必修课,在实施中努力体现学科特点。同时设置了12门校级选修课和16门班级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引领学校先进文化的形成。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学校责任教育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提高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了师生素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了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共建,拓宽了课程领域,丰富了课程资源。
责任教育,深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赢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责任立校,课程育人”已成为坊子区实验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动纲领。学校被授予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示范校、潍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潍坊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经验先后被《现代教育导报》、《中小学管理》、《教书育人》等刊物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