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蔬菜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普通蔬菜价格较低,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超市中某些品牌的有机蔬菜固然环保,但又价格昂贵,远非普通市民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所能消费得起的。
如何让蔬菜种植既环保健康,又能把成本和费用最大程度地降低,达到普通市民消费得起的水平?
5月27日,《财富周刊》记者在寒亭区益民合作社的500亩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目睹了绿色有机蔬菜配送的全过程。所谓配送,即将农业生态园内的有机蔬菜以类似“单位团购”的形式直接配送到住户,保证蔬菜无污染和新鲜,又大大减少了销售环节的费用,而且十分方便快捷。
这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供、销一体化新模式。
有机蔬菜开拓直销新模式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寒亭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副局长张广元介绍:“益民合作社此次开拓蔬菜‘直销’模式,是以合作社下属经营的都市农园为蔬菜生产基地,在种植技术上与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实行有机施肥、物理防虫,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种植,确保蔬菜安全。而上市的蔬菜全部按自然产季采摘销售,回归传统与健康是此次产业创新的价值所在。”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潍坊绿色有机蔬菜直销”,可显示与之关联的有效信息达一百万条。在筛选后记者发现,网上信息所谓直销,蔬菜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仍存在大量的中间环节,这也就决定了绿色有机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而少量的品牌蔬菜价格之高,更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无法接受的。
益民合作社有机菜的配送,采用周转箱包装方式,每周配送一次,根据客户需要送货上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益民合作社所开拓的蔬菜产销模式,是由“地头到餐桌”,完全省略蔬菜中间商环节,自去年试运营至今,已与我市近十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采用每箱十公斤现时蔬菜分装,每周配送一次,蔬菜种类根据蔬菜自然产季随时调整,同时由合作社自己的运输车将蔬菜运输并送到市民手中。
据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在直销模式初步试行一年后,将陆续进行如市民网上订菜、电话订菜等便民模式,同时也考虑在市区内设立合作社蔬菜直销点,为市民吃上绿色蔬菜提供更多的便利渠道。”
价格与市场普通非有机菜价持平
在记者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合作社为我市某机关单位进行蔬菜配送,配送数量是一百箱,每箱五公斤,五个种类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等正以分装形式装箱运输。
当记者问及各个种类的蔬菜价格时,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土地、用费、管理等费用比较恒定,直销模式的蔬菜价格基本不会受市场影响出现太大波动。如西红柿每市斤2.5元、黄瓜3元、茄子2元、大蒜0.5元每头,品牌韭菜略贵,装箱后10-15元。”在后期记者对各个超市进行采访之后,发现除韭菜外,其余蔬菜价格与超市的普通蔬菜价格相近。
或对原有蔬菜供销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在采访过程中,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采用直销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地区在进行试验性推广,但我市依靠土地、技术以及长期的蔬菜产业发展经验,特别是近一年来,蔬菜直销模式可以说已完成了市场化的考验。期间许多蔬菜中间商、超市也来寻求合作,他们看重的是益民的蔬菜质量,但是如果与之合作,他们必然将利益的获得转嫁于消费者身上,这就失去了改革和创新的意义。益民合作社得到的是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失去的是一条产业创新、品牌经营之路。”
此种产业革新会对蔬菜产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寒亭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副局长张广元介绍:“现阶段,这种革新还属于起步阶段,以益民合作社为试点,计划到明年将合作社现有的500亩产业基地,扩大到1000亩左右。同时,在市民农园的运营中采用市民参与的方式,如市民自己认养的菜地里,有吃不完的蔬菜,可通过电话告之等方式,一起参与到蔬菜直销配送模式中,获得的利益会给田地主人记一本账,统一结算。整合起各方面的资源,为更多的市民提供真正的绿色、有机蔬菜。”□本报记者于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