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树伟郭沛盛梁学运)初夏时节,笔者行走在诸城市大街小巷,被眼前的一幕幕所吸引:宽阔的街道干净整洁,绿化苗木错落有致,崭新的公益垃圾箱整齐排列,机动车与行人各行其道,停车场车辆摆放有序,公园内绿树成荫……俨然一幅和谐文明的新画卷。这是该市开展文明创建,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诸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联创”为载体,坚持抓创建,注重提高常态创建水平,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城市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为切入点,该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具有诸城特色的孝德文化、超然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免费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四讲四做”主题实践活动和“爱我诸城,做文明市民”、“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等活动,先后开展两届“诸城十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13.8万户,孝老爱亲之星1.5万名、好婆婆好媳妇1.7万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了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他们创新开展“相约社区,城乡牵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多做好事,增长好心,争当好人”。
围绕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该市积极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镇街驻地、镇街驻地带社区、社区带农户的“三带联创”工程,组织协调150多个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创联建,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城乡工会共建,妇联百岗联百村等活动,推进“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开展文明社区服务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有关方针政策、道德法制、实用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农村文明社区创建内容,有效解决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该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两公里文化圈”阅读服务活动荣获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名牌。他们高标准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社区建设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数字电影放映室、文体活动广场等设施,构建起全覆盖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该市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成体育馆、游泳馆、名人馆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五保老人供养率和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实现社会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关停42家污染企业,完善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节能减排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9.5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该市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和秩序化整体水平。他们建立市、镇街、社区三级文化市场监管网络,集中开展“五大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