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2》的上映,收获了比第一部还要高的票房和人气,喜爱动画的影迷一片叫好,在一些较严谨的电影网站上,那些平日里对商业片尖酸刻薄的“名评”们也献上了难得的赞美之词,更多的评论在赞赏的同时,不留情面地指出国产动画与好莱坞的差距与不足,仅从电影的开场说,许多人感叹:从早期《花木兰》的水墨画,到今天《功夫熊猫2》的皮影戏,为什么我们的艺术精华被外国人玩得如此娴熟,而我们自己的创作却依然干瘪?
好莱坞动画老大们如梦工厂、迪斯尼等,已经打造了非常成熟的动画生产线,如何讲故事讲得流畅与幽默,如何起兴、高潮和结尾已经是必须的基本功。这些好比是一只用竹子扎好的舞龙,最精彩的是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元素来描绘它的金鳞,所以我们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看到了剪纸、皮影、琵琶、火药、包子面条,甚至是从右至左的“地牢”二字,当中国功夫已经在全片融会贯通的时候,其中的精髓―――太极的出现简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一切的精彩都归功于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细心揣摩,再加上梦工厂动画CEO卡森伯格亲率团队几次对成都的访问,青城山的美景和宽窄巷子的担担面绝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粘好鳞片后,为这只龙带来真正的神韵的是“演员”们。在美国,动画片制作主旨是先有表演,后有技术制作,当故事与角色设定好之后,专业的制作人员制作故事板(Storyboard)也常被称作故事图和分镜头脚本,类似我们的连环画或漫画。演员按照故事板和台词录好故事,如果这一段是小熊边挖洞边讲话,为了追求效果,演员们会趴在地上边挖边念台词,我们在《功夫熊猫2》的幕后制作花絮中可以看到,为阿波配音的杰克・布莱克为了那些生动的打斗场面,在录音室里上蹿下跳。所以说,对于好莱坞的动画片而言,“配音演员”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他们除了自己特有的声线外,也为动画贡献了自己的表演,他们能把看不到的东西也“说”出来,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演员”。
在这样强大且细腻的运作下,出现精彩的作品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另外,随着《功夫熊猫2》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某些人的抵制之音,不知道《里约大冒险》上映的时候里约热内卢的群众们有没有群起而攻之,只知道这个充满了海滩、桑巴和嘉年华的南美城市在这部动画上映后,旅游收入又增加了一倍,不知道那些呐喊抵制的人心中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