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姚克强王冠华)2011年,全市商务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九五一”战略部署,切实加大各项工作力度,着力促消费扩外需、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求突破,奋力推进对外开放更好更快开展。
加快进出口结构调整,全力开拓对外贸易新局面。突出重点带动,抓好潍柴动力等12家大企业的扶持,力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贡献率再上新水平;聚集外贸发展优势,建设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银企对接,有效支持重点出口企业进行贸易融资;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培育国家、省、市三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抓住中国-东盟等自贸区建成机遇,加大对自贸区市场的开拓力度,组织五十个境内外贸易展销会,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全市进出口规模。
改革招商引资方式,全力开拓利用外资新局面。积极开展“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交朋友年”、“招商引资万里行”、“境外专业招商”等活动,敲门招商,培植资源,确保外资可持续引进;全面实施“234”工程,即选择20家成长性企业、30家股份转让企业、40家外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外资并购、增资扩股等方式吸收外资进入,同时重点推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企业尽快上市;建立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外资项目跟踪落实和督查考核,努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推动潍柴动力、福田雷沃等6家企业,在境外目标市场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扶持丽迪亚家纺、耶莉娅集团等20家企业,在市场份额较大国家建设营销网络;全力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工作;扩大对外承包劳务,建设市、县两级外派劳务服务平台。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开拓开发区建设新局面。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以机制体制、产值、投入、外资、外贸5个重点指标为抓手,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培育,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力争培育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10强,3家进入前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