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灵剑通讯员马振华
他本来一心想成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外科医生,但却服从分配来到诸城法院从事法医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他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淡薄名利、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在基层法院司法技术战线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他就是诸城法院团委书记、技术室副主任于元勋。
自2002年进入诸城法院工作以来,于元勋先后被诸城法院授予“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诸城市委表彰为“优秀政法干警”。2010年被选举为诸城市团市委委员。2011年1月,被潍坊中院记“个人三等功”。
于元勋所在的技术室负责全院的司法鉴定委托工作。面对技术室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他无私奉献,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早出晚归成了生活习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审慎细致的工作作风,确保将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至今已累计办理自主鉴定案件4000余件,委托鉴定案件3000余件,全部案件都做到了无错案、零信访。他还承担押解、执行以及院里其他重大集体活动的医护协助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前制定好工作预案,及时果断处理突发事件,有效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针对司法技术管理工作案件数量多,案情繁简不一,办案过程透明度低等现实情况,于元勋在借鉴多年司法技术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编写“司法技术工作管理流程系统”软件的设想。这一设想引起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并被确定为2010年诸城法院“四个重点突破工作”之一。他与软件技术人员密切协作,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院里交办的任务。该软件除涵盖详细的办案流程外,还集合了视频音频实时录像、语音电话通知自动转存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更好地彰显法院审判工作的公正透明,投入使用后司法技术案件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2009年,诸城法院团委进行改选,于元勋当选为团委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全院团员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业务竞赛,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干警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他策划举行了以“健身励志、登山拓展”为主题的登山比赛,不仅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信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而且激发了大家“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他还针对法院工作的实际,指导各庭室积极参与“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有两处法庭被评为“青年文明号”,一处法庭被评为诸城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一处法庭被评为潍坊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一处法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