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杜在健记者于灵剑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市民热情逐渐高涨起来。踏访寒亭,文明之风俯拾皆是,全城涌动,令人如沐春风。
两城同创,引发“联创效应”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1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寒亭区的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寒亭区风筝年画艺术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节会”和“中国最富盛名文化艺术节”。两大节会双双折桂,成为该区文明城市创建联创效应的收获。
在“两城同创”基础上,融合争创金融生态区、低碳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创业型城市等创建内容,形成超强聚集力的文明城市创建承载平台。今年来,在城市定位和发展上,寒亭“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以城市圈拓展商贸圈”,频频推出“寒亭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新举措,启动了万亩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中国兽药饲料交易大厦、潍坊市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等特大工程,从各方面给力文明城市创建。
细节,让文明不留“影子”
5月24日,在益新街一处地段看到,工人师傅正在修补更换盲道地面砖。虽然破碎的程度不大,但对盲人而言却是大事情。据悉,对盲人专道等公共设施,寒亭以“流检”方式,发现问题即时修缮。
从对局部概括到局部分解,寒亭让文明没有“影子”。寒亭排查出107类整改内容,从文明窗口的建设到背街小巷的亮化,从路牌的标明到垃圾箱的修复,从无烟区划定到绿化协调等等,都有专人专责包靠。对物业服务、校园周边环境、文化出版市场等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难点,提高整治力度,力求全区之内目之所及不再有旮旯死角。
1小时服务,志愿者感染每个人
星期一和星期五早上,统一着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都要走上街头,志愿服务1小时。志愿者分布于城区内商业大街、公交站点、广场、超市等各个测评站点,进行文明引导和劝阻。
该区依托社区,健全完善平台和载体,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制定出台了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实施细则和办法,初步建立起一套志愿者注册、管理、培训、表彰激励等机制。目前志愿服务已覆盖家庭教育、法律咨询、交通协管、文化活动等方面,公务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伍达116支约万余人,志愿服务点位完全覆盖了全区10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