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晓芳刘伟)信息员发现下水道井盖遗失,“咔嚓”一声,现场图像被拍摄下来,数据传送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中心向市政养管部门下派维修任务。一个小时后,井盖被安装好。从以前的管理难、效率低,到如今的简便快捷、迅速处理,这位“数字化管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接受,并对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我市在全国首创开发建成了以城市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监测监控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公用产品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对城区所有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厂站及管网实施实时监测监控,实现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的新突破。去冬今春供热季,该系统通过对城区10家热力公司550个供换热站的出水温度、回水温度、出水压力等进行在线监测,大大增强了各供热企业的自律意识,供热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极大保障了市民权益,供热投诉比往年同比下降了70%,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前不久,在省建设厅组织的“潍坊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会议”上,来自国家以及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专家,对我市公用产品质量在线测监控系统的开发建设和成功运行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该系统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建立了以GPS监控和市政设施视频监控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工作状态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城市管理车辆GPS车载监控、市政设施实时监控,城区重点部位汛情监控、城市管理多发问题侦查监控、边角问题流动监控和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监控,全方位构架起了城市监管“千里眼”,使城市管理工作处于全方位无盲区监管之下。
为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迅速、高效、快捷地解决,现在城市管理工作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招聘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公司,由信息采集公司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巡查,这种专业化的管理让城管工作更趋精细化。他们将中心城区14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3036个单元网格,组成109个管理责任区,建立了由20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组成的档案系统,赋予每个部件“身份证”代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城管员对单元网格内的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进行流动巡查,将情况及时上传及核实,对简单问题则现场予以处理。
以前城市管理中一个井盖丢失的问题,往往需要排查十几个产权单位,动用几十名人力,从发现到处置结束要花费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现在,每个井盖都被涵盖在GPS单元网格内,都有一个“身份证”,巡查员只需用城管通手机点击该井盖图标定位,就可准确获知其责任单位,再由监督指挥中心进行指挥协调予以处理,全程最多只需要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