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读书 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大师・大学
古玩收藏有三难
香港苏富比将推出“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
投资钻石当心被套牢
安丘文史季刊《渠风》近日创刊
宣纸涨幅再创新高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深使然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深使然
―――张国华先生诗集《云朵飘过》赏析高立基


  张国华先生把他的诗集命名为《云朵飘过》,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的解释是,“云朵是心灵的窗口,云朵是淡定的伙伴,云朵是感觉的舞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集给我的感觉是,满园春色群芳艳,万紫千红百花开。我与作者的思维并不矛盾,只不过时间、空间不同罢了。他结集于秋高气爽之际,我就读于春暖花开之时。时空推移转圜,那云朵历经严冬,迎来阳春,变为雨露,滋润园圃,使花儿根深叶茂蕊更艳。

  道理就在这里,根深叶茂花儿红。反过来,花红叶茂,根深使然。这就是我对张国华先生诗集的理解。

  思想和灵感是来源于生活的。张国华的诗作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生活的肥壤沃土之中。

  对于张国华这一代人来说,见证了中国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初的重大历史变革和历史事件,也深深陷在社会、历史、时代的责任中,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承担。作者将根深深地植于社会时代的变迁之中,写出了许多反映重大题材的作品。《献给祖国母亲》、《圣火已点燃》、《大阅兵》、《圆了百年世博梦》等磅礴大气之作在他笔下油然而生。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强盛、军队的现代化、当代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作者身处潍坊,自然少不了着墨于斯。其《雨后潍坊》、《鲁台会掠影》、《白浪河的故事》等篇目就让人们看到了当今潍坊的现状―――一座名副其实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对外开放城市和绿色宜居城市。可谓史诗。

  作者上山下乡当知青、当兵站岗守国防、圣地延安挂职、从政接待走四方、人大参政议政的切身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将根深深地植于现实生活的记忆之中。平民百姓、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需求成为他写作的诉求。于是,他的诗注入了关注民生,为民请命等诸多元素。表面上毫不相干却具有内在联系的《农民工心声》和《人大代表》当具典型性。《农民工心声》辛辣地倾诉了农民工在城里遭遇居住、保险、就医和孩子入托、入学等方面的诸多难处,由衷地发出感叹,“无形的歧视啊难越的槛/活生生变成了/尴尬的受气囊”。《人大代表》在写提案时,“百姓的嘱托一句也不能少”,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层群众的意见和怨气,原汁原味地反映给政府,以促使改进政府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两首诗作前呼后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生活是立体的、多彩的、细微的。作者将根深深地植于大自然的旷野之中,酿造出五彩缤纷的甜蜜佳作,成就了其诗作题材广,笔法活,立意新的特色。他诗中的主人公,有的意气风发,有的轻松愉快,有的情深意切。修鞋匠“专司脚下坎坷”,“检阅来往过客”;《报童》“头上蒸腾着希望”,“隐形的翅膀崛起肩膀”;《潍坊女婿》会做饭,“治大国如烹小鲜”。他笔下的各种生命体互相依存,自由自在。《麻雀》是幸福的,《昆虫》是愉悦的,《蝉鸣》是惊世的。他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沟通与互动,友情、亲情,大爱无边。“台商会间回了家乡/跪拜遗像迸喊亲娘/俺这趟回来就不走了/怀里揣着全部家当”。这是写台商情;“爱把雏孙尿/老小咯咯笑”。“娇娃回眸乐/爷爷学猫叫”。这是写祖孙情;一贫困家庭幼儿患白血病,企业家、画家、街坊邻居倾力相助。“众人拾柴火焰高/童真之脸阴转晴”。这是写社会情。如此,一节节、一幕幕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播映出和谐社会的新面貌,道德情操的新风尚。

  文化是滋养文学的土壤,文学是植根于特定文化土壤中的鲜花和乔木。毫无疑问,作者是将根深深地植于中华文化的肥壤沃土中的典范。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华文学的基本品格和前行方向,而且影响着包括张国华在内的每个作家的创作风貌和美学追求。张国华大学所修专业为中文,尤对文学情有独钟。他工作后仍自学不辍,苦读细研中外名著、诗词歌赋,底蕴愈深。他勤奋创作,灵感所致,才思喷涌,吟诵成章,文采飞扬,终成当地机关干部中少有的知名诗人。

  作者写的虽然是现代诗,但却是中华诗词的传承。他从被誉为古代韵文灯塔,诗歌泉源的《诗经》中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他从中国诗词发展的巅峰唐诗宋词中借鉴韵律、修辞、用典技艺。他也从自己所崇拜的现代诗词大家郭沫若和臧克家那里得到现代诗自由体的妙传。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他的诗错落有致,不仅讲究铺陈、对仗、平仄,而且在用典上也相当出彩。这本诗集收录的120多首诗中,有50多处涉及各类典故。其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历史的,也有民俗的;有古代的,也有当今的。《祭颂大舜》、《名相晏婴》的历史故事被古为今用。《二月二,龙抬头》、《清明・寒食・雨纷纷》被赋予新意。更有甚者,一篇《兔的联想》竟牵出了“玉兔捣药”、“狡兔三窟”和“守株待兔”三个典故,且都与现实发展紧密联系,不由人不油然而称道。

  我敢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云朵飘过》,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