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青州:农产品“三化”促增收
严查滥用食品添加剂
  拟受省委表彰的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推荐名单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农产品“三化”促增收


  □本报记者付生通讯员宋健

  一个个农产品基地生机盎然,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纷纷涌现。近年来,青州市依托良好的农业环境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生产走上了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品牌化:在名气上求“响”

  眼下,正是弥河银瓜上市的季节,在青州市弥河镇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很多来自外地的采购车辆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大片银瓜还没采摘就被客商成片订购了下来。

  大关营村的谭成福今年种了3个大棚的银瓜,头茬4500斤早已被青岛、烟台的两家瓜商预购一空。他告诉记者:“我们的瓜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愁销路,瓜农也不用去批发市场上吆喝,坐在地头上自然有客商来收。”

  弥河银瓜为何如此畅销?靠的就是品牌大、名气响。2009年,“弥河银瓜”就被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声一下子飘向全国。银瓜市场越做越大,价格从两三元一斤接连上升到现在的八九元,瓜农的种植收益也伴随着涨价节节攀升。不止银瓜,颇负盛誉的青州蜜桃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该市农产品品牌已增至120多个。一块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成了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法宝。

  标准化:在质量上求“优”

  普通韭菜1元一斤,却仍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然而中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无公害韭菜每斤售价20元,却仍是供不应求,并且价格一直非常稳定。据联合社理事长程金厂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崔继刚是青州京青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民股东”,在他的无公害黄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本《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上面详细记录了蔬菜种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标准以及农药、肥料的施用情况。“合作社同我们签订了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承诺书,只要质量达标了,就不愁卖不出去。”崔继刚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该市发展农民合作社678家,已经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渐成规模,5万余户入社农户因此受益。

  规模化:在数量上求“大”

  位于王坟镇的一正有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青州市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镇上3000多亩土地和1万余亩荒山,走上了规模化种养殖的道路,现在公司已经形成年产黑山猪2000多头、山鸡近4万只、杂粮120吨的生产能力。

  “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谈起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一正公司总经理李永军颇有感慨,“不但使公司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帮助当地农户增加了收入。”据了解,公司已经和当地100多户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带动户年均增收2700元。

  据该市农业局负责同志介绍,全市像一正公司这样的农字号龙头企业有322家,年销售收入达220.6亿元,带动13余万农户,年助农民创收75亿元,实现了农企双赢。

  同时,为推动农产品生产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该市还建成了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70万亩,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集中产业区(带),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