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邓有峰马小衡
今年一季度,昌乐县域经济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同比增长32.3%、26%、34.5%和42.3%。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座小县城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是思想的大解放,是改革创新、环境建设、党的建设“三项保障措施”的完美诠释。
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动力
创新发展路线,研发高端技术产品,实现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是昌乐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矿机集团的薄煤层综采、力美数码的热升华高档相纸、元利化工的MDBE、巴夫利的节能建材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先后投产,潍焦集团、日科化学等5家企业的6个项目被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目前,经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已达到25家,共有10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昌乐,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科研经费出自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
同时,该县加大对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力度,建设了集研发、检测、调试、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6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昌乐企业已取得近百项科研、专利成果,全县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达到了新的层级。今年1―3月份,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9.98亿元,同比增长2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5%。
环境建设,增强发展竞争力
昌乐以“提升服务效能,创建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经济发展软环境”为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做到管理上“远距离”,服务上“零距离”。由企业“跑”向主动到企业上门服务转变,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使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刻享受职能部门的优质服务。他们对引资在建项目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关心,现场办公,一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对已建成的项目,加强经常性服务,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
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快速反应,做到受理投诉办结率100%,交办案件回复率100%,企业投诉反馈率100%。凡涉及到部门、单位和个人违背承诺不执行政策的、违背优质服务有关规定的、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干扰的、出现问题不认真解决的,都进行严肃处理,努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发展软环境。
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力
昌乐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党建创新,不断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树立“群众第一、基层第一、弱势群体第一”的工作理念,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固基础、保稳定、争先进、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过程中,昌乐牢牢把握社区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目前全县已建成58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时,在全县掀起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热潮,镇街比发展,部门比服务,企业比贡献,党员干部比作为,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争做“富强、生态、幸福”昌乐建设先锋。昌乐还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每一名机关干部每年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到现场、到工厂、到田间、入农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