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少五口人,仨党员,公爹,丈夫和我。
公爹出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20岁到一家国有土矿干临时工,两年后转正,第三年入党。当问及那个年代,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他为何入党时,憨憨的公爹笑着说,当时想进步,矿上七八百人只有两个名额,能入党感觉最光荣;再说也是对咱工作的肯定,真正干得好的才有资格。
那时他当小队长,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任劳任怨。矿上的活都是力气活,属于特殊工种。推矿车,一天就推140多车;搞翻晒,每人定额两吨,他带领的翻晒队竟能每人超额完成一吨多。凭一股子干劲和庄户人不服输的韧劲,他干遍了所有的工种。
土矿离老家90多里,那时交通条件差,一连好几年过年他都没回家,就连我丈夫和小姑子出生时他都没在家。婆婆到现在有时还数落他那时眼里只有工作,不管老婆孩子。就这样,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凭着对党朴素的认识,一路走来。可在1997年,五十知天命之时,他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当时,两个孩子都没成家,他搬回了生他养他的村子。虽然人下了岗,但党员的身份没下岗。党费按时交,有活动积极参加。前几年接公爹进城后,给他找了份看大门的工作,他仍然认认真真做。几年前,他的党员关系迁回了村子,每年他都回去几次,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履行党员职责。去年村党支部换届,一大早就骑车回了家,只为投下那神圣的一票。
丈夫党龄13年,是我家的二号资深党员。1997年,在不景气的企业当工人的他,报名参加了全县公务员考试,考取乡镇党群岗位。他兴奋不已,满怀豪情地到一个偏远的山区乡镇任党委办事员。用他自己的话说,从那时起,他就成了党的人,为党做事。
丈夫到乡镇时,才20出头,干党委秘书和组织干事。1998年初调到县里一个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期间,我俩相识、恋爱、结婚、生子。丈夫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充满激情。
在有一年的领导干部公开考选中,他考取了县直部门副职。这几年又到了乡镇任职。由于乡镇岗位、职责的不同,他更忙了,一年到头不顾家,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有时在镇上一住就是十几天,去年除夕晚上8点才回家。他说,自己也算是一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就要珍惜组织给的这个平台,尽心尽力工作,多学习,多干活,少出错,才能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我,一名普通教师,家里的年轻党员。毕业后,考试进入县直中学。在校党委、级部党支部和党员同志的关心、培养下,也于建党85周年之际有幸成为党的女儿。心存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时时刻刻用党员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双重标准,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传统道德教育外,还积极利用每周班会这个平台,向学生宣扬真、善、美,励志、感恩、回报社会。要求学生要胸怀大志,心系祖国,从现在就立志加入党组织,为党的事业和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儿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受父辈们的耳濡目染,有时会哼上几句《沂山先锋》歌曲,并常把大人的“沂山先锋”和“共产党员”红色徽章别在胸前,俨然他也是一名小党员。他对党有着最简单、最朴素的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他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