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前不久高密市评选揭晓的“2008高密科学发展十大成果”中,该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三通”工程成果位居第三,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三通”工程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该市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村自来水、硬化道路、有线电视等“三通”工程,农村自来水、硬化道路、有线电视村村通比率分别达到87.5%、97%、100%,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市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约有七成百姓受到高氟水的危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市先后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人畜饮用水工程改造,受多种因素制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几年,该市充分发扬“科学决策,攻坚破难,为民所盼,为民所干”的治水精神,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投资1.5亿元分两步实施北部六镇20.2万人、西部南部氟区34万人饮用安全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市农村54万人口的饮用安全水问题,被群众喻为“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到目前,该市已有840个村达到了村村通自来水,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自2003年以来,该市把“村村通硬化道路”工程作为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加大投入,真抓实干,使该市农村道路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03年至2007年,该市农村硬化道路由原先的276公里猛增到1342.8公里,通村率大幅提高,70多万父老乡亲从中受益。2008年,该市全年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建县乡道路745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定“村村通”目标。
“眼睛有看头、种养有学头、生活有乐头、日子有奔头”,随着有线电视在该市的普及,这句顺口溜在一些农户中开始流传。近年来,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截至2008年12月,该市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信号实现户户覆盖,入户率达到了81.6%。
(记者苏保温通迅员陆红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