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农业银行业务发展大提速、内部改革大推进、风险防控大加强、经营效益大提升的一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4亿元,当年净增71亿元,同比多增43亿元,增幅高达26.9%,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存款增量居全省农行系统第2位,存款存量和增量均居当地大型银行首位。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6亿元,当年净增35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贷款增量居全省农行系统第2位。实现经营利润7亿元,总量居全省农行系统第2位。上缴各类税金9671万元,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加快有效信贷投放为支点,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上档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以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2008年末,上述主导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13.9亿元,占全部法人客户贷款的62.3%;新增贷款23亿元,占全部法人客户新增贷款的11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该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指示精神,年前对全市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从中确定了2009年重点支持对象,并举办了“加强银企合作应对金融危机论坛”,与重点客户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计划2009年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新增贷款50亿元,支持企业度过经济“寒冬”,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三农”事业部制改革为契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市农行作为总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行,组建了“三农”金融事业分部,成立了“两部四中心”,构建了快速、高效的“三农”服务体系,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是银政企合作的“寿光模式”在全省推广。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农业银行优势,探索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和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2008年初,寿光支行制定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成为全国农行系统唯一一家获总行特批的区域服务方案,创造了新的贷款模式―――寿光模式。2008年寿光支行新发放中小企业贷款589笔金额34.2亿元,得到省政府的肯定,11月份省政府在济南召开了“寿光模式”推广会,向全省进行了推介。二是实施“四放开”政策,小企业贷款增量全省农行首位。确定了7个产业集群、6个工业园区、5个专业市场作为拓展小企业业务的重点区域,制定了配套服务方案。以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为主打品牌,大力推广了多户联保贷款。全年,全行共发放简式快速贷款242笔、5.6亿元,累计办理多户联保贷款47笔9890万元,两类产品累放额居全省农行系统内首位。该行支持小企业的经验做法被省行和银监部门以《简报》方式推介。三是以惠农卡为载体,加快农户贷款发放进程。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该行推出了“惠农卡”和小额农户贷款产品。2008年末,已发放惠农卡6.2万张,与农户签定授信1.4亿元,实际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2亿元,贷款利率比同业降低20%,成为撬动农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以大力发展个人资产业务为重点,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适应城乡居民金融需求不断扩大、升级的新形势,该行先后推出了个人汽车、个人住房、个人综合授信、个人生产经营等贷款产品,并不断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了个人资产业务的快速发展。年末,个人贷款余额26.2亿元,当年净增7.8亿元,居全省农行系统首位。强化渠道建设,加大了网点改造和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全行投产运行自助设备达到170台,建成自助银行32处,实现网银交易达到1917亿元,进一步提升了网点形象和服务功能,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今年,是农业银行股改的关键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该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三六三四”的思路举措,进一步增强改革和发展的信心,持续加大对城乡经济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努力防范各类风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武金梅通讯员郭少华王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