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美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现场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吃个营养春节
忆起春节家常菜
年夜饭各种吃食由来
各国千奇百巧的年夜饭
2009年1月22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起春节家常菜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是七八岁到十几岁的年龄。每年正月,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动串门喝酒,几乎每天晚上都有酒席,男人们聚在昏黄的灯下喝酒,高谈阔论,猜拳行令;家庭主妇则是烧火燎灶,炒菜做饭;而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放炮仗,玩累了,不时跑到酒桌上夹一筷子爱吃的菜肴。

  父亲也是照例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串门喝酒,那时已是“后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已不是十分紧缺,家里有几个“主打菜”:糖腌苹果,香油辣丝,油炸花生米,猪肉冻,油炸刀鱼,油炸五花肉,既方便又实惠。糖腌苹果做法简单,把苹果削皮,切成块,放在盘子里,撒上白糖就成。辣丝是家在农村的亲友送的,把辣菜疙瘩切成丝,倒上醋放在鱼鳞坛子里封口发酵半个多月,开坛用筷子夹到盘里,撒上白糖,淋上香油,拌匀了即是一道菜。有的年头家里能收到好几坛辣丝,辣丝粗细不同,就显出各家的手艺不同,而吃不及的就变黑坏掉了。把豆油烧开,倒入花生米,炸至九成熟捞入盘中,撒上盐,凉透了,皮亮果红干脆,入口酥香。

  过了腊月二十三,父亲母亲的单位都要分些福利,差不多每人能分到半个猪头,还有猪蹄、猪下水和带鱼,我们都习惯叫刀鱼。母亲用大铁锅煮猪头、猪蹄和猪下水,煮熟后干货捞出,剩下的肉汤舀入陶瓷盆中,放入姜丝、葱白、茴香、八角、酱油和盐,把煮熟的猪耳朵、猪下水切了,把猪蹄掰了放进去,盖好了,放在冰天雪地里冻起来,用汤匙舀入盘子里,晶莹透亮,肉凉而不腻,解馋过瘾。

  母亲把刀鱼的头尾剪掉,把身子开膛洗净,剪成四五指宽的一段一段,撒上盐腌一下,在油锅里炸熟,正月里上锅一蒸,也是一道菜。把猪肉切成条,肥瘦搭配均匀,用盐、五香面腌好,和上面糊,热油炸熟,就是油炸五花肉。时间宽裕的时候,也把肉剁细和面糊炸成肉丸,把肉丸加汤加菠菜炖了然后上桌。洗鱼剩下的水,加上鱼的内脏,和上面糊,或蒸或炸,就是鱼糨子,在物质比较缺乏的年代,也是一道不错的美味,在春节之前就吃掉了。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忙年的开始。除了扫屋除尘,主要就是忙着准备吃的,正月里摆酒席就省事儿了。每年腊月底,母亲都要把这些家常菜备好,白天没有空,晚上都要干到很晚。那时候没有冰箱,正月天暖了怕肉鱼坏掉,就多次请客,多请人上门,正应了“菜好做,客难请”的话,因为每家大致的情形是相似的。现在已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春节的餐桌上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而很多人家已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宴请宾朋,像以前的家常菜已很少在餐桌上见到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小尺寸的黑白电视机已经进入家庭,但节目单一,串门喝酒还有娱乐的目的。为增添过年的气氛,父亲母亲请托别人买点紧俏的烟酒等物品,我记得就有景芝特酿、洋河大曲、“双马”烟等。父母也受请托给别人买一些东西。以后,父亲母亲的单位已经每人能分一个猪头,到后来就不分猪头而分盒装的火腿之类;市面上物品丰富了,请托买东西也渐成为历史。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怀旧的日子。冬去春来,辞旧迎新,旧的去了,时光飘逝了,翻过的日历和日子已不再回来。小孩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长大;大人盼望着来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这“70后”,在父亲母亲的佑护下,没吃多少苦,没受多少委屈,就是一路顺顺当当地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到现在,我已走到了中年的边上,也要为自己的孩子张罗考试,张罗新衣服,张罗压岁钱了。

  春节一年一年地过,虽然往昔的春节已经褪掉了颜色,记忆变得模糊了,但还是很令人怀念。人们总是在怀念和期盼中迎接新的一年,怀念美好的过去,希冀更多的收获。

  春节,是日子的里程碑,更是新希望的起点……万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