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医院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急诊急救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市人民医院依据《山东省医院急诊科(室)基本标准》及潍坊市卫生急诊标准化建设标准为标准,参考兄弟医院的经验,组建了急诊部,开展急救急诊工作一个多月来,收到了明显成效。
潍坊市人民医院对急诊部实行规范化管理,因部制宜,方便患者,提高了疗效。医院把急诊部作为独立的急诊医学专业,实行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实行固定制。同时,为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确保急诊部有充足的后备人员,医院出台了相应的制度,鼓励各专业医师、护士到急诊部进行短期工作,一则为急诊部提供技术支持,二则让医护人员接受锻炼,接触多个病症,进一步提高全院医疗水平。
这个急诊部是在原来医院急诊科的基础上组建的。医院十分重视,并没有给急诊科简单的“翻牌”,而是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加强。在业务范围上进行了明确界定:负责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对即刻危及生命的患者进行抢救,对危重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稳定生命体征,对一般急诊就诊患者识别潜在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治疗,为专科输送病员,培养训练一支急救专业队伍,以适应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为更大范围内的患者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急诊部运行质量,医院加强对急诊部进行管理,先后出台了急诊部管理制度、急诊首诊负责制、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急诊会诊制度、抢救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绿色通道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急诊收住院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急诊医师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急诊应急预案和常见危重病的抢救流程、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等。医院对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导,确保见到实效。
目前,市人民医院急诊部专业设置齐全。院前急救,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护、途中救护;急诊门诊,设置的急诊内科专门对心血管、神经内科等内科系统急、危、重症病人实施救治,急诊外科对创伤、普外、脑外等患者实施治疗;急诊病房,分为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支持科室为医院各专业临床医技科室,均对急诊部提供服务。
为方便患者,及时实施医疗救护,急诊部设立分诊区、急救室、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急诊处置室、急诊手术室和资料室等单元,医院放射、B超、心电图、检验等相应科室服从和服务于急诊需要。目前,急诊部设立病床100张,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再进一步增加。
为让急诊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急诊部对各个区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了工作流程。对分诊区及诊室,根据病情评估体系判断病人病情并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工作单位等。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及时处理病人,危重患者将直接送入急诊急救室。抢救区,对即刻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病人,不经挂号、分诊,可立刻送到抢救室展开抢救,抢救室配有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除颤仪、洗胃机和床旁X光机等急救设备。处置室,主要用于清创伤、石膏固定等处置。急诊病房,是对经过紧急抢救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立即分流收住专科或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留观室,对急性常见多发病或者急诊症状,如眩晕、腹痛等一时难以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患者进行治疗。办公及教学区,根据业务用房条件,安排急诊医学教研室、学生示教室和值班室,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方便开展业务,医院急诊部配备了整套仪器设备。其中,生命支持与检测设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机、血液过滤机、临时心脏起拨器、血气生化分析仪及降温仪等;有各种急救包,包括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导尿包、接生包等,满足不同急救患者需求,做到了科学合理,有备无患。
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为快速分诊病人,将急诊病人分成3种类型。A类,濒死,患者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对此实施先抢救后诊断的原则;B类,危重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相对稳定,但可能威胁到生命,对此坚持生命体质与明确诊断检查并重的原则;C类,一般急诊病人,对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采取留观处理,确保对症施治。
为赢得急救时机,挽救更多生命,医院急诊部积极开展院前急救,配有5部功能齐全的救护车,每车一医一护,实行24小时运行,采取措施,让院前急救通道畅通。当接到求救电话,急救车辆立即出车,当急诊抢救病人一进医院,会立即得到处置,院内会诊确保10分钟到位,需紧急手术者30分钟内作好术前准备。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治疗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讯员赵贵军记者徐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