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火车站、风筝广场、人民公园、张面河、虞河、白浪河等一批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打造着鸢都城市特色,提高了城市品位。
和谐创建的创新举措,诠释着潍坊党政领导者执政为民的深切情怀和坚定信念。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提高居民保障水平、帮助困难群体就业、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实施卫生便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行城乡用电同价、搞好虞河下游综合整治等“十件实事”全面实施,十项教育惠民工程,解决了城乡群众“上学难”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全覆盖建设,形成了城区“10分钟就医圈”,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4.5万人,城镇最低工资、城乡低保优抚补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增加,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桩桩、一件件改善民生的实事,凸显着潍坊文明城市创建的和谐特色,极大地激发了潍坊人争创文明城市的满腔热情和创建行动。
道德安身
“文明言行、温暖人生”,“文明市民、道德安身”,一则则宣传标语,折射着群众的心声。创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日益成为潍坊市民的自觉要求和行动。
王乐义、王惠萍、杨希涛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雷锋车队”、“爱心车队”、“潍坊义工”、“鸢都义工”情满鸢都,潍坊志愿者声名远播;“爱心超市”、“慈善一日捐”、“送温暖”活动,扶贫济困雪中送炭,潍坊慈善事业温暖民生。
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潮涌鸢都。信用潍坊建设扎实推进,初步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市民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铸造着诚实守信的金字招牌。“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重品行、讲文明、促和谐”,“礼貌行车、文明走路”,“亲子共成长”,“百万家长进学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学习道德模范等一系列群众性道德践行活动构建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培育了惠风和畅、共建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
公德常装心中,文明贵在行动。潍坊人正以自己良好的道德社会风尚塑造着美好的城市形象。
文化立市
文化是城市文明之魂。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潍坊人,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市政府大楼遥相呼应,一幢幢巨型建筑拔地而起,“市民文化中心”工地热火朝天。从城西进入潍坊,第一眼就会看到路边东侧的圆形巨大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兴建的市奥体中心。这是潍坊实施文化名市、文化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潍坊乘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东风,奋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投入纳入全市发展战略重点,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工程”稳步实施,“文明之夏”、“欢乐金秋”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投资452亿元的16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独具特色的风筝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打造着潍坊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千里民俗旅游线”成为潍坊文化旅游品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潍坊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结下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信心百倍的潍坊人,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潍坊的征途上,正豪情满怀、昂首阔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