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盼年,他们可以疯玩,喊声笑声撒满天地间。大人是不盼年的,忙忙火火的。更主要的是怕老,添岁就可能添皱纹白发。因此少儿时期的年是最有回忆头的。
我的童年时期物质贫乏,而精神富有。那时的孩子是散养的,家家户户孩子们多,父母管不上,就大撒手了。
过年更是自由。一放寒假,街上就到处是孩子了。女孩玩沙包、跳皮筋。男孩子打“茧”(也称尜,一截小木棍削成两头尖),玩弹弓,放鞭炮……孩子们大喊大叫,大哭大笑,毫无顾忌,街上热闹极了。
打茧的游戏很值得一谈,双腿蹲下,以右手持棍,用力击茧的尖部,茧会飞起。这时,打茧人迅速站直身体并用木棍打击茧,茧会飞出老远。打完后,先让打茧的人目测距离,说出多少棍。然后别人用打茧的木棍丈量。明明打出五十棍远,小胆的人只敢估计三十棍,那二十棍就算白打了。如果胆子太大,要了五十一棍,一测估量超了,那就等于零了。这是个脑力与技能结合的游戏,有的人力气大,打出的远,但估计能力差,照样拿不到冠军。输了的人,要接受老虎爬或学狗叫等的惩罚,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大笑。打茧的游戏,陪伴着我的童年,让我们的童年装满了快乐。
打懒儿(又叫陀螺)印象也很深。“懒儿”是自己做的,为了增加耐磨性,减少摩擦力,底下还按上钢珠。在冰上打懒儿,鞭子也是自己做的。那时的孩子们动手制作的能力特强。一鞭子把“懒儿”打出去,“懒儿”不懒了,拼了命地转,我们就可以在冰上滑一会儿冰,看看“懒儿”转得慢了,再给它一鞭子。虽然是三九严寒的天气,照样玩出一身汗。
春节期间,走亲串友,孩子们聚得更多,笑声也更多。孩子们脑中的年绝不是正月初一、十五,那是整个寒假。那时没有多少好吃的,但玩得好,于是童年的岁月就在盼年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杨传良
喜气洋洋过大年
记者魏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