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会在春节庆祝过去一年的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又会在此时憧憬在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在潍坊的市井城乡间,张贴年画就是表达此种祈福禳灾心情、烘托节日气氛的民俗载体,而这其中尤以杨家埠年画为盛。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四海闻名的画乡,发现这个仅有300来户人家的小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赶印年画,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买贴年画过新年
“腊月里置办年,好画子买几张,请门神买对联……”这是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诗里描述的过年置办年画的情景,这里的好画子指的就是杨家埠的年画。年画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闪亮登场了,这一天要“过小年”,家家户户要在晚间送灶—————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神揭下来烧掉,然后再请一张新的灶王神供除夕接灶王时贴用。过年的时候,人们便把早已买来的五颜六色的年画张贴在合适的位置上,祈福平安,烘托节日气氛。
民间流传着“有钱没钱,买画过年”的说法。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喜欢张贴年画?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大量的文化符号,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可以说,只要我们还要过年,就缺不了年画。
贴在墙上的民俗大观园
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这是杨家埠年画的突出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它兴起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杨家埠年画的题材之广,可谓包罗万象。但综观这些年画,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此外,经过世代相传,杨家埠年画形成了特有的张贴规则。比如,门神贴在院门上,车马神贴在牛棚马圈上,“中堂”贴在客厅……这些约定俗成构成了杨家埠年画中的另一层民俗内容。
数百年的木版年画的历史究竟创造了多少画面,无人能做出回答。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年画,带着不同时代的气质,形象地展示了当地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成为“贴在墙上的民俗大观园”。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杨家埠年画根扎在民间,浓烈的喜庆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杨家埠年画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其实,杨家埠年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时而变,随俗而进,这也是它能够历尽沧桑,仍富有坚强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杨家埠村年画老艺人杨洛书家中,我们看到现在年画的样式已有很多创新,不仅有单幅的年画、年画挂历、年画手袋、年画风筝,还有装帧精美的线装年画图册。
年画的这些创新,不仅留住了传统的消费者,更是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一位从青岛来的游客张女士,在这里挑选了金童玉女、仙官赐福、关公夜读、年年有余等多幅镶嵌在红木框里的年画。她说:“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一种很温暖、很祥和、很纯朴的东西在里边,把镶装好的年画挂在客厅、书房、卧室之中,与古色古香的家具、地板浑然一体,会使居室呈现一种别样的温馨、典雅和素朴。”
记者孟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