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现场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辞灶原是古代祭祀的一种
庄户剧团唱响文明新风
小年到除夕天天都是好日子
民俗馆里看“三绝”
《潍坊电视台2009春节联欢晚会》在潍坊电视台演播厅录制完毕
杨家埠年画一道抹不掉的年俗风景线
杨家埠的风筝厂纷纷施展各自绝活扎制风筝
2009年1月20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俗馆里看“三绝”


  高密,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做为齐鲁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底蕴丰厚,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

  高密,更有着众多闻名世界的民间工艺精品。

  因而,高密市的博物馆,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民俗馆,走进这里,可以领略红高粱故乡的民俗、民风,读懂高密悠久厚重的民间工艺和文化。

  民间剪纸走向世界

  走进高密市博物馆,剪纸艺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馆内,是一副剪纸的长卷,名叫“老鼠娶亲”。长卷中有打彩旗的仪仗队、乐队、彩礼队、花轿、护卫队,整个婚礼队伍浩浩荡荡,一派欢乐气氛。讲解员王娟说,这副剪纸的作者是高密剪纸的鼻祖范祚信,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

  在剪纸奇葩展室,记者更是感受到了高密剪纸丰富多彩的魅力。墙上贴着的、屋顶上吊着的、家具上挂着的,都是剪纸。“高密剪纸以其造型稚拙,风格淳朴,线条刚劲挺拔,而区别于其他剪纸。近年来,高密剪纸更是后继有人,闻名全国,齐秀花的剪纸就多次上了邮票呢!”王娟说,

  高密的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出的《十二生肖》、《老鼠娶亲》、《红楼十二金钗》、《梁山一百单八将》、《百牛图》、《八仙过海》等作品,取材广泛,技法灵巧,想象力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在高密市博物馆,专门设有一个“中国一绝”的展室。展室内,立着像屏风一样的四块木牌,王娟告诉记者:“民间艺人把它叫做门子,门子上的四个画面就是扑灰年画的四个步骤:扑灰、勾线、粉脸、着色。”王娟指着“门子”介绍说,第一个门子,就是扑灰而成的,叫做灰稿。他的名字也是由于这个制作步骤而得来的。第二个门子就是第二步勾线,用小毛笔蘸墨顺着带灰的轮廓勾画一遍,将人物的轮廓勾画得更清楚更准确。第三个门子就是粉脸,通过开,粉,涮,熏等工艺,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的脸手绘出来,农家俗语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最后一步就是着色,将人物的衣服,手上拿的物品涂上相应的颜色,在这一步还有个民间俗语“待要好看,咸菜磕花”,王娟说,“大家可以看出这个人物衣服上的花不是画上去的,而是过去吃的萝卜咸菜刻的花印上去的,着色完毕,一幅扑灰年画也就制作完成了。扑灰年画取材广泛,技法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俗。近年来,扑灰年画派生了其他的品种,像半印半画,木版年画都是扑灰年画派生的品种。”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由于大笔纵横,自由挥洒,整套工序都带有“抹”的味道,故艺人们称其为“抹画子”。

  聂家庄泥塑历史悠久

  高密聂家庄的泥塑历史悠久,闻名中外。自然,在高密市博物馆,也就少不了有泥塑的展厅。

  “这个展室名为泥塑风采,这是还原了聂家庄泥塑作坊。”王娟说,“为什么只有在聂家庄有泥塑呢,因为在聂家庄有一块地,这里的泥土非常特别,泥质很细腻,做成泥塑晒干后过多少年都不会裂开。”

  采访中,记者意外了解到一个关于聂家庄泥塑的传说。据聂家庄的老辈人讲,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聂福来的人,他一根扁担挑着两个孩子来到这里,为了生计,尝试着用这里的泥巴做成锅子花,后来又做了些动物,再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气候。目前,泥塑的制作过程有很多种,比如说展出的泥老虎,制作工艺是这样的:先用模具制出老虎的前后坯,晒干后在前坯的中间小孔内插上哨子,再用羊皮和牛皮纸将前后身粘在一起,然后就是涂色,先涂上一层粉子,粉子干后再点缀上其他颜色,这样一个泥老虎就制作完成了。

  如今,聂家庄泥塑的品种多达一百多种,而且能发出不同的响声,这就是聂家庄泥塑所独有的特点。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古朴夸张,粗犷豪放,构图完整,注重写意神似。聂家庄泥塑的色彩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

  如今,在高密县城的东南部,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屹立在了文化中心园区。新建成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新馆是历史文化综合性博物馆,将主要展示高密五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及高密市古老的民俗文化。

  泥塑记者尚平摄

        记者郭保礼通讯员荆兆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