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经济新闻
 
标题导航
小丑送花员
爱当“拼客”族
年画里的温暖时光
传递微笑
向周谷老请教
市声拾趣
我的大学
10万毛泽东像章重温“红色年代”
2009年1月14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声拾趣
◎伊北


  曾走过不少地方,所听到的小贩的叫卖声,没有一处赛过北京的。北京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和谐,无论是昼夜晴雨春秋冬夏,都能给人一种亲切的印象,虽然有时喊的只是“肥卤鸭”、“猪头肉”这样并不雅致的词语,但可能是因为儿化音的加入和语气的拉长,这吆喝硬是呈现出一种舒缓和悠远来。至于字句多的,说来更是美不胜收,比如今冬的那句“白枣、红枣、黑枣,不甜不要钱”,简直可以作为一首趣味横生的童谣。色彩感有了、音调有了、对自家货的自信也有了,是有点自卖自夸的意思,然而又恰到好处。

  像我这种至今还住在胡同里的人,对于这种吆唤声,总怀着一种偏执的爱好,并且打心底里认为它同我们这个居住环境是一体的,假如这胡同是一间房子,这叫卖声则是房子里不可多得的一种装饰。

  现在是冬天,通常在中午太阳光漫过胡同的粉墙的时候,那吆喝声就来了。这时候胡同里没什么人,下班时间早过了,顶多是有几个晚归的学生,那个推着自行车卖货的老头便会缓缓地朝这胡同里走。他戴着五十年代革命电影里战斗英雄常戴的那种风雪帽,厚厚的棉袄裤,整个人裹得实墩墩的。他默不作声地找到一个有阳光的墙根,用脚灵巧地把他那老式耐用的二八车子一立,便放开嗓门叫开了:“新鲜的向日葵啊!白枣、红枣、黑枣,不甜不要钱!”这劲道十足的吆喝听上去丝毫没有市场上小贩叫声里的那种油滑,这吆喝靠着绵长的音波,反而显出一种质朴来。我们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听见这从门缝里钻进来的吆喝声,觉得它亲切而凄楚。亲切是为着声调的和谐,凄楚是为这大冷天还要出来卖货的老人。对于这样的叫卖我们不能不产生出一些同情,连忙于心不忍地跑出去看看。那老人看见我们从院子里出来,也不笑,只用一种怯怯而有祈盼的眼神望着我们,嘴里机械而低声地重复一句:“白枣、红枣、黑枣,不甜不要钱。”我们走过去,随便挑拣了一些红枣和黑枣,那老人的脸便笑得皱了起来。

  货品充足整齐的超市改变了我们原有的采购方式,我们也逐渐习惯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产品,但这样偶尔一次的街头挑拣也带给我们一种难得的惊喜和回味。还记得小时候在南方,母亲每天都会嘱咐我留心听卖豆腐的人的吆喝声,只要声音一到,我立马冲出去打所谓“最新鲜的头一份豆腐”。因为这卖豆腐人的吆喝声曾融入到我生活中,所以至今我仍记得很牢,就三个字:“豆腐唉———”最后一个“唉”字拉得悠长饱满,满含着浓浓的家乡味。那时打的豆腐比现在的要结实一点,放进汤锅里煮也不会碎,但现在却很少能吃到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