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经济新闻
 
标题导航
千古流传牛神话忠厚凶恶各不同
潍县的牌坊
安丘市凌河镇组织辖区内的9名书画名家义务为村民书写春联
风筝故乡的耀眼“明珠”
社区里飞出和谐歌
安丘市柘山镇开辟“老子文化广场”
不打不成器
工人正在忙着制作风筝
我国首部《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
京剧名家新春演唱会将伴观众过大年
2009年1月14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县的牌坊


  旧时为表达传统文化的寄托、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而建造的一种似牌楼的建筑物称为牌坊。一个地方的牌坊越多,越能说明这里的文风昌盛,礼教繁缛、名人辈出。老潍县的牌坊林立,计有一百九十一座。有石坊、木坊,气势雄伟,形状各异。从朝阳门(东门)进得城来,沿东门里大街到大十字口,一华里的路程,就有十二座牌坊。从大十字口到西门里,又有六座。仅城内就有三十余座。潍县的牌坊大都横跨大街,但也有四座建在路旁,称为“四坊不走”,分别建在芙蓉街、鞍子巷、城隍庙街、海岛寺巷内。也有的建在民宅内,八仙巷是一条很窄的小巷,但巷东头路北的刘氏家庙门前,就建有一座很壮观的双飞檐牌坊。

  由牌坊而衍变成地名的有两处,一是进县城西门里,有一段街称为“四牌坊”,因为此处有明代建的四座牌坊。由西向东数,第一座是乔梓清班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贵州按察司副使高桂所立;第二座是总督坊,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是为总督蓟辽保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督御史刘应节所立;第三座是青锁纶恩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是为礼科右给事中姚英所立;第四座是黄门世宠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是为礼科右给事中齐一经所立。再就是胡家牌坊街,因东段有一座木制牌坊而命名为街名,牌坊上书“恩锡四世坊”五个大字,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为刑部郎中胡邦佐、永年县知县胡行知所立。

  在经历了35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民国十八年十月(1929)潍县公安局令,因有碍交通,城内牌坊一律拆除;石料将筹建小石桥之用。在丁锡田所著《潍县拆除石坊调查表》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胡家牌坊街的木坊,在拆除时上面的油漆尚好。

  牌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回忆。但以牌坊命名的胡家牌坊街仍然还在;“四牌坊”没了,但在老人们中间仍然还在继续使用着“四牌坊”的名字。让人欣慰的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现代文明应重视传统文化,牌坊这一古老的建筑物,在现实中逐渐多了起来。2007年8月潍坊三中的北大门建成为一座牌坊,颇为新颖;正在筹建的五道庙博物馆门前,将要建一座方柱双飞檐式的牌坊,建成后,将成为潍坊一座正式的新建牌坊。

        于家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