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摈弃关于民政工作的“发发钱、拜拜年”的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只为困难群体、优抚安置对象服务到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大服务的转变,从过去偏重于农村民政工作,偏重于特殊群众救济,转变为城乡并举,全员保障和救助。
五保老人有了时髦的家
去年年底刚刚完工的寿光市中心敬老院第一期工程,风格朴实得像农村的大四合院,很得老人们的欢心。据中心敬老院工程负责人介绍,第一期工程初具规模以后,每天都有附近乡镇、村的五保老人前来“探营”,设施齐备、方便温馨的敬老院成了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好去处。
在此之前,寿光市的五保老人供养都由乡镇(街道)敬老院负责,由于各乡镇(街道)的经济条件有差异,供养上也出现一些差别。近年来,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投巨资实现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民政部门从制度模式、管理机制和待遇标准等方面统一规划,解决了农村五保供养“碎片化”的问题。
据了解,寿光市中心敬老院工程全部完工后,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可以实现集中供养,标准也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了2400元。这样的供养方式走在了全国同等地区的前列。
老年服务中心的幸福生活
娱乐室里、健身房里,老人们怡然自得、乐享天年;整洁的食堂里,多样的菜谱、丰富的物品,满足老人们的不同口味。这里就是寿光市老年服务中心,在该中心最初入住的87名老人是该市社会化养老的第一批受益者。
近两年,该市民政部门多方筹资3000万元在寿光市区以南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承担社会化养老的任务。从第一批老人入住到现在,该中心的老人已达200人,人们从这里认识到了社会化养老的优越性,针对快速发展的形势,该市又在筹划继续扩建老年服务中心。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知名企业家的父母,面对记者的些许惊讶,两位老人指一指洒满阳光的房间告诉记者:“住在这里舒坦啊,还省得孩子牵挂,耽误他们的事情。孩子们都忙,不会24小时随叫随到吧,你看这个……”老人指着放在床头上的呼叫器。
“五脏俱全”的社区服务
寿光市圣城街道现代社区的王先生是位生意人,他告诉记者:“我们没有单位可以依靠,有事情习惯找社区,社区统一提供各种服务,在我心里,社区就是依靠。”
目前,在全市16个城市社区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备的基础上,全市14个镇(街道)的行政服务大厅和5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也已基本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文体活动中心、卫生室、民警室、幼儿园、超市、卫生保洁,社区里不仅有“五脏俱全”的设施,更有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居民有了深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兆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服务内容繁杂,每一项工作面对的都是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群体,没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怎么能为大家服务?”
记者孙晓芳通讯员李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