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旧事,偶尔落下微埃,阳光下,有碎金的色彩……
听老人提旧时年俗,晓得是他们儿时记忆中的映像,不会考究渊源,只被往昔的人情世故所温润……
多少年前,老潍县商铺多如繁星,日子是有过欣欣向荣景象的。商铺的主人,大多被称作主家,做工的便叫伙计,彼时风气谨严,上下尊卑沿袭成规,伙计与主家,威严与恭顺,彼此身近心远。仿佛只有到了过年,才会出现其乐融融一家亲的温馨场面。
年三十犒劳伙计,是不成文的规矩,还有约定成俗的惯例:给伙计做衣服,发赏钱,管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一不等,大概也要视主家的性情,生意旺衰而定吧。
年近了,主家找到裁缝铺子,定下做几件褂子,几件裤子,也定下布料,然后让人到自家铺子为伙计量尺寸。一人一套衣服,还要买帽子、鞋、袜子,讲究的是从头到脚置办齐全。
快到年三十了,主家拿出铜板分给伙计,让他们去玉露春泡个热水澡,再去剃头铺子剃头刮脸。
主家做这些的时候,没有委屈,先辈们传下来的规矩,是一定要守着的。伙计们接着的时候,喜笑颜开,也觉得是规矩里定着该得的。而每到年间串亲戚,或年后的街头巷议,总会传出哪家掌柜的待伙计好的声音。
缝衣买帽洗澡,都是年的铺垫,真正的高潮是雷打不动的伙计的宴。
平素里的一日三餐,管饱,简单,偶尔做顿油花四溅的菜,伙计便会吃得很撑。年三十的饭是不一样的,家境殷实主人也大方的人家,会上一桌大席:四热,四凉,四汤,四炒,十六个菜,用的是大盘,装的也满,肉红菜绿,让人觉得富裕满足。
炝芹菜,麻汁杂拌,芥末鸡,焖藕,这些凉菜是必须有的,热炒有葱烧海参,爆炒腰花,宫保鸡丁,热菜还有坛子肉或红烧肉,肉炖肘子(山药)……
菜尽着吃,酒也管够的,喝的是烧酒,三钱的小盅儿。座次有讲究,主家为上,正中端坐,伙计按年龄左右排开。开始的气氛总有些拘谨,不过是主家开场白:不觉又是一年,这一年,多亏在座的各位尽心尽力,咱买卖才能兴隆,今天,咱爷们儿好好喝上两盅儿……伙计中必有相对年长的说:掌柜的对伙计们也奇照顾,你看,还这么破费……主家便说:明年还得依仗各位多出力……为首的伙计说:那还用说,不好好干怎么对得住主家这么厚待……主家又说:辛苦了一年,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原谅,过了年后从新来,该补上的补上……伙计们就抢着说:感谢掌柜的待我们不错,过年回来好好干,报答掌柜的对我们的好……
接下来,一场有长有尊有说有笑的宴席正式开始。
酒过三巡后,人都放松了,紧绷了一年的主顾之间的尊卑之弦,略略松弛,有的甚至论起辈分。这时,主家一边大声说:尽管喝,但别喝太高,还要回家过年呢……一边吩咐家里佣人准备上饭。
大白饽饽冒着热气散着麦子的香气上桌了,喝过全家福,主家把新衣新帽和工钱,一人一包分了,工钱是另外多加的,嘱咐伙计给家里老人买斤点心,给孩子买个糖瓜,算是一点心意,伙计们赤红着脸,谢着……
给的真心,谢的真心,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也都是真情实意。
不由令人喜欢这场主仆年夜饭:做人的分寸在那里,应尽的本分在那里,该守的规矩在那里,世情人情都在那里。
于恩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