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棚外冰天雪地,棚内温暖如春。1月9日笔者走进安丘市大盛镇石家营村吴建才的养鸡大棚里,只见近万只鸡苗在啄食。吴建才告诉我们,他与外贸食品公司签订了毛鸡每公斤9元的最低保护价,今年养了5棚鸡,平均一棚纯挣2万元。与安丘外贸食品公司签订养殖合同的农民有600多户。像吴建才一样,安丘共有13万户农民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致富。去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增长11.8%,农民现金收入半数来自于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
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欧盟等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风云变幻,农民难以把握,增收难度加大。
为此,安丘市自抬农产品安全门槛,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以保证生产出符合国内外标准的安全农产品。
该市依托龙头企业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组织400多家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按标准化组织农民生产,派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与农民签订“弹性惠民合同”,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按合同价收购,高于合同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去年安丘共发展标准化基地30万亩,养殖基地达到400多个。今冬大白菜市场遭遇寒流,许多菜农赔了本儿,可凌河镇申明亭村的王炳信、王竹春等4户农民种的20亩大白菜,因与潍坊万鑫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每公斤0.24元的保护价收购合同,这4户农民的大白菜每亩纯挣1200余元。依托万鑫公司,石堆镇的1200亩大姜,以每公斤1.8元的价格被万鑫公司收购,公斤价比当时的市场价高了0.7元,1200亩大姜因保护价多挣了330万元。
安丘金融部门还为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2.7亿元,缓解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问题,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外食、福克斯、万鑫、三通等4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使5万多名农民穿上工作服当起了企业员工,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6亿多元。仅安丘外贸食品公司就吸纳了5000多名农民工,他们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400多元。这些“农业龙头企业”,还带起11000户农民从事流通、运输、餐饮业,拉长了农民增收链条。
(田杰王顺明刘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