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9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召开的社会监督员座谈会上,监督员们畅所欲言,对医院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其中,打造专业特色,让医院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专科,靠创新让品牌更亮。其实,医院已经开始注重特色放大,让患者接受更好治疗。日前,医院把急诊科升级为急诊部,围绕“急”字大做文章,既保证“急”,又保证“质”,科学运营,求得了两全其美,尽量将“鱼”和“熊掌”兼得。
历数诊疗部的专业特色,就是突出了“急”字。在心血管病救治方面,实施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高龄心肌梗死。“九五”期间,该院急诊专业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这项技术,再通率分别达到81.7%和78.5%,刷新了国际再通标准,死亡率降至5%以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尤其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术后合并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大出血等尚属禁忌症的病人,权衡利弊,及时实施溶栓治疗获得成功,降低了病死率,使急性心梗的死亡率由10%降至4%,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急诊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面,实施科学择期与PCI治疗方法。该专业于“十五”期间独立开展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与急诊PCI治疗,特别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在综合抢救治疗措施实施后,给予IABP保驾实施PCI治疗,使死亡率降至10%以下,是医学史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近5年来,该专业共完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择期与急诊冠脉造影1500余例,择期与急诊PCI治疗800余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年平均成功救治150例;急性下后壁合并右室面心肌梗死大量补液联合多巴胺升压、尿激酶溶栓及PCI术,年成功救治40例,打破了溶栓禁忌症。特别是合并右室面心梗打破常规补液总量,大大提高了此类心梗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由过去死亡率50-80%降至5—8%左右,使更多病人获得新生。该专业完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成功例数在全省排第三位。
急诊部对高危左主干病变实施介入治疗,收到明显成效。据统计,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左主干(LM)病变约占6%,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和组织学特征,一直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焦点。近年来,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实施了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使用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技术,操作技巧的进步被业内认可。近年来,该专业通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缜密的治疗方案,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挑战生命禁区,连续治疗15余例此类患者,均获理想效果,让业内同行刮目相看。
在急诊方面,急诊部有经验丰富的急救医疗队伍,先进的抢救设备,对于各种猝死、心肺复苏的抢救治疗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年抢救危重病人5000余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前急救医学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建设与管理具有特殊性与创新性。急诊部加强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隶属急诊部管理的120急救中心拥有6台功能先进的急救车,24小时候诊,随时出车,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救护车内药械装备齐全,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同时,急诊部注重课题研究,开展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功能不全症,引起业内关注。“十一五”期间,该专业广大医护人员率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功能不全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6例,随访1-2年,临床疗效可靠。此项治疗标志着缺血性心肌病干细胞治疗的新时代—心肌细胞再生的到来。具体实施办法是将干细胞移植到变性或心肌梗死区瘢痕纤维化的部位,重新恢复损坏的细胞、修复坏死和瘢痕组织,并建立新的血管供应血运,改善了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了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率。
开展了心肺脑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的相关研究,提高了救治成功率。该专业对于心肺脑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了全面探索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实施抗氧化、抗自由基对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同时,开展了复苏后炎症对靶器官的损伤研究以及肠内外营养的高级生命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该专业又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实现了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炎症损,大大稳定人体内环境,改善维持器官功能,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城乡之光
投稿热线:8770777819605713791600177
主持人:徐永喜
电子信箱:wfrbxyx@126.com
通讯员赵贵军记者徐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