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现场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爱·潍川》一书汇编出版
当选“改革开放30年山东医院最具影响力人物”
努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
2009年1月8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
———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改革发展纪实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探索办学与发展新理念,不断培强做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思路日渐明晰,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该校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被卫生部确定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被表彰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骨干示范性学校,学校党委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一所学校要办成什么样,要发展壮大,首先取决于她的办学理念。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产生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益都卫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是为了培养当时中国紧缺的西医护理人员,这就决定了当时“边行医边授徒”的原始教学模式,使学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被确立。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该校遵循“三个面向”,确立了新的办学宗旨: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面向医疗卫生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

  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用人制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才的标准也不同于以往。在这种形势下,益都卫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定了“办好中专保稳定,争上高职促发展”的办学定位,提出“培育学校精神,建设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

  益都卫校认为,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针对职业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注重技能训练”的特点,该校确立了“思想教育是灵魂,技能训练是特色,文化学习是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精讲基础课,强化实验课,增加特长课,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该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近几年益都卫校大胆提出用经营的理念来发展学校。从改革开放初期几百人的办学规模到今天在校生16000多人,从全省优秀学校到省部级重点学校,再到国家级重点学校,奋斗目标相继实现的同时,益都卫校的办学理念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悠久的历史蕴育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改革开放赋予学校良好的发展契机,该校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抓住机遇,改革发展,从而引领全省乃至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潮流,被社会誉为“白衣天使的摇篮”,毕业生走俏大都市,冲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特色彰显优势

  

  专业设置体现着学校的优势所在,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益都卫校的护理、药学、助产等几个专业,代表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拳头专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两三个专业根本无法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变化的需求。为此,该校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努力扩大联合办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专业,1993年率先在全省开办英语护理专业,1996年率先开办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在全省较早开办口腔工艺技术专业,2000年在全国首家开办康复技术专业,并牵头编写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2005年开办军护大中专专业,2007年开发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专业。专业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近20个。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办学层次,1989年以来,该校适应社会需求,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办学,积极与山东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招收夜大临床医学班、夜大高等护理班、口腔专业大专班等不同专业的成人学员,成人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又先后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北华大学、承德医学院等国内近十余所高校联办,招收临床医学、高等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普通大专班。联合办学,合作双赢,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002年,益都卫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三二连读”大专招生学校,开设“三二连读”五年制大专班。这是该校在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形式上的新突破,学校培养出来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受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医院的青睐。

  

  就业拉动招生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益都卫校严格按照国家计划招生,招生人数平均每年维持在几百人左右。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体制改革,职业教育走入了低谷,陷入了招生、就业两难的境地。该校却抓住了中专招生计划放开的机遇,膨胀规模,扩大招生,在校生数量猛增。1999年招生人数为1300人,2000年1500人,2001年1890人,2002年2500人,……招生人数连创历史新高。从2002年起,该校全部开办普通中专和“三二”连读以及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

  2004年益都卫校被教育部确定东西部联合办学单位,学校加大西部招生力度,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设立了30多家联合办学点,截止2008年年底,西部地区生源在校生近9000人。2008年10月该校在西安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目前,该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6979人,生源遍及20余个省、市、自治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卫生类中专学校。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的“统招统分”逐渐被“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所代替。为保证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以就业拉动招生,1999年开始,益都卫校主动“出击”,北上南下,赴大城市开辟学生就业新路子。2001年,该校提出了“小城市培养,大都市就业”经营理念和“在益都卫校培养,到五湖四海创业”的就业工作方针,推荐到北京、天津、深圳、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部队和地方医院就业的学生达3000余人。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探索国外就业新路子,提出“在国内就业,安置一个学生,稳定一户家庭;到国外就业,送出一个护士,致富一户家庭”,毕业生先后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就业。

  近几年,通过部队医院“实习-就业”一体化、地方公立医院考试录用、大都市就业和社区就业、国外就业与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拉动了招生。益都卫校不但走出了招生、就业两难的境地,还实现了规模、层次与效益之间的相互促进,学校办学实力明显提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育贵在质量

  

  学生是学校的名片。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该校的声誉、地位和生命力。要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抓好“教”与“学”两个重要环节,努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全方位培育学生。近年来,益都卫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质量考核,选拔产生了一批教学能手、各级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聘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原日本昭和大学校长栗原稔教授,台湾著名艺人凌峰先生等为代表的99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借脑”兴学。同时,为满足教学需求,该校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2005年9月,该校聘用美籍教师史密斯先生来校授课,3年来先后从美国、菲律宾、英国聘用了5名外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交流表达能力。目前,该校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0%,高级职称占35%,市级以上“名医”“名护”“名师”30多名。

  在办学过程中,益都卫校始终坚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宗旨,大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校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学生管理路子。近年来,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联系家长制度、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和班主任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建立起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学生的一日常规和习惯养成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益都卫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近年来,该校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或改造实验室、模拟病房、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机房等实验实训场所50多个,所有教室均建成多媒体教室,更换和新进一大批实验设施和电教设备,让学生告别了“看实验”的时代。其中,作为全省重点专业的护理专业实验、实训设施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良好的实验设施和严格的教学管理确保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不但学会了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通过问卷调查,各实习教学医院和用人单位对该校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较高评价。

  

  文化铸造品牌

  

  益都卫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85年,苏格兰的武成献博士不远万里,来到遥远的东方古城———青州,在明代衡王府的旧址上创建了“青州广德医院”和“青州医学堂”,后者即是益都卫校的前身,也是山东省的第一家医学堂,齐鲁大学医科在这里诞生,山东西医学高等教育在这里起源,山东护理教育从这里发端。百年风雨,曲折前行,益都卫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特色。

  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益都卫生学校迎来新的春天。该校抓住机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推动益都卫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进入21世纪,学校由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变,提出“培育学校精神,建设名牌学校”,并提炼归纳了传承百年的学校精神,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严谨治学、济世为民;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团结和谐、拼搏进取。这是益都卫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该校先后成立了教职工合唱团、青年教师联谊会、太极拳协会、舞蹈协会、书法摄影协会、象棋协会、钓鱼协会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协会等十几个群众组织,在明代衡王府旧址上建起了石坊园、本草园、心寺园、樱园、馨园等景点,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全力打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2005年10月,举办120年校庆,出版一系列文集和画册,拍摄《光荣与梦想》专题片。之后相继出版校友风采录和《杏林儒风》职工论文集,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锦上添花。

  老树发新芽,春深更着花。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学实践和市场就业完美结合,使益都卫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高教、中教、成教为一体的办学格局,在校生规模全国领先。为适应事业发展和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该校正在规划建设占地1000多亩的新校区,首期工程600亩,即将破土动工。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目前,益都卫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升层次,加快发展;改善条件,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力争近年内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高职学院。刘华隋旭波文/图

  图为益都卫校校长郑树平(右二)陪同省部领导视察学校(左起: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中国医院管理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曹荣桂)。

  益都卫校大力实施“名师兴校”工程,聘请近百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图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任学校兼职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