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河,这条潍坊的母亲河,游走在她的怀抱,我们感受到的,除了深深的文脉,厚重的历史,还有就是巧夺天工的艺术了。虞河,也是一条艺术之河。她,浓缩了诸多能工巧匠的心血,是他们将众多来自亘古与现代的艺术元素,带着亲情,带着感情赋予了这条奔腾不息的河。
虞河观雕
作为货真价实的艺术品,虞河两岸一座座形态各异、形神具备的雕塑是声名远播的。君不见,雕塑旁留影者络绎不绝;君不见,雕塑旁观赏者如醉如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虞河岸边,有一座板桥郑燮的青石雕像,整个雕像惟妙惟肖,形神毕现,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郑板桥清廉刚正的性格。细细品读板桥的雕像,板桥那“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仿佛又回荡在了我们耳畔。“我们之所以将郑板桥的雕像立在虞河岸边,是因为郑板桥在我们潍县做过县令,在潍县的历史上重重的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潍坊市三河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是的,板桥郑燮在潍县做过七年知县,不但颇有政绩,而且留下了许多诗、词、书、画,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河流整治者自然不会忘记将这位声名显赫的历史名人与新时代的河流联系起来。行走虞河,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发现:能工巧匠们的手下,在还有那么多曾经与潍坊有着密切联系的姜太公、鲁班等历史名人重新“活”了过来,他们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走到了今天,并将走向永远。还有,沿岸那众多的浮雕,青铜的,花岗岩的,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一条河流的巨变,展示着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巨变。
虞河看桥
虞河的桥很多,既有原本就存在的,还有刚刚修建的,但每一座桥都会让途经此地的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这众多的桥梁,每一座都是艺术之桥,灵动之桥。在樱前街上,有一座水泥桥,虽然在虞河治理前该桥就已经建设完毕,但后来的虞河治理者,让这座钢筋水泥的桥有了艺术的灵感:桥面两侧,各有四根民俗特色的立柱,立柱的四面则是以杨家埠年画为背景的灯箱。立柱上,还有四个球型的艺术灯盏。夜幕来临,艺术灯盏会按一定的规律变换出不同的颜色,闪烁,映照着立柱上彤红彤红的年画。置身附近,又有谁不感到喜庆、快乐?看吧,即便是底部的桥墩,也变成了巨幅的图画,即便置身桥洞,也会给人进入艺术殿堂的冲动。茫茫夜色里,当我们沐浴着虞河两站闪烁的灯光,站在桥头,北面霓虹闪闪中是一座汉白玉的小桥,宛如一条连接两岸的玉带,蔚为壮观。而南面不远处,是一座虞河治理时修建的钢木小桥,造型精巧别致,桥两侧造型各异的照明灯则发出温和的灯光,柔柔地映照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更映照着夜晚散步走在小桥上的人们,宛如一副美丽的图画。石桥、木桥,拱桥、直桥……桥桥形各异,桥桥有灵魂。看了这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又有谁不认为这是虞河上一座座精美绝伦的艺术丰碑呢?
虞河看景
到了虞河,到处都是景,而这一步一变幻的景致,实际就是一步一变幻的艺术。虞水帆影,景区虽然不大,但具有艺术特色的景点却“一大些”。像众多的景区一样,路,是鹅卵石铺就的崎岖山路;花坛,有圆有方,有木质,更有石质;花木,既有乔灌木,更有精美的南国盆景……这里,其实浓缩了一时难以数清的艺术精华,不大的景区,却设有碧波阁、祝香台、双神栈桥、渔歌唱晚、硕果台等景点,广场上,还设有喷泉、露天剧场、观景平台、叠水、廊架等设施。广场西侧30多米高的观光灯塔,则是全虞河的制高点,夜晚色彩缤纷的灯光,与宽阔的水面交相辉映,形成绚丽多姿的夜景,成为了吸引众多游客的焦点聚集区。
虞河,一条流动的河,温馨的河;一条充满着朝气的河,蓬勃向上的河。虞河,更是一条艺术的河,因为我们漫步虞河,就是漫步在艺术的长廊,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满足,更令人引以为豪、身心满足的就是我们艺术灵魂的升华。
(压题图片记者尚平摄)
记者郭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