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版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2009年1月7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上接A2版)

  吴玉红

  吴玉红,女,47岁,安丘市大盛镇东田庄村村民,安丘市十大杰出母亲,她的家庭被评为潍坊市“和谐家庭”。

  她不但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还先后为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代养了6个残疾孩子,她家成为省内第一个孤儿寄养家庭。她视孤残儿童如己出,悉心照料,耐心教育。由于孩子年幼、有的还有生理缺陷,自理能力低,她就一口口地给他们喂饭,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动作,付出了比抚养自己孩子更多的艰辛,使他们重新享受到母亲般的关爱。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她还学会了普通话。在她的带动下,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经常帮忙照顾这些孩子,村里不少家庭向她咨询代养孩子的途径,她也及时向市福利院反映,最终使市福利院在该村建立了孤残儿童寄养基地,全村有28个家庭先后代养了41个孩子。2006年,她被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授予“爱心妈妈”荣誉称号,她家也被评为“优秀寄养家庭”。

  吴守忠

  吴守忠,男,37岁,潍城区残联副理事长兼潍城区聋儿语训学校校长,连续七年被市残联评为全市先进工作者,潍城区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潍城区聋儿语训学校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先进集体、全国聋儿早期干预先进单位、全省残疾人康复先进单位称号。

  自2000年任聋儿语训学校校长以来,他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先后使367名聋儿开口说话,走出了无声世界,使我市的聋儿康复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他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学校里,了解聋儿的生活和康复状况,研究康复方法。对小龄聋儿,他抱着他们上楼下楼,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喂他们吃饭,晚上给他们盖好蹬开的被子。他努力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并在全国聋儿康复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基层聋儿早期干预工作水平》的典型发言。他撰写的多篇关于聋儿康复工作的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吴鑫明

  吴鑫明,男,28岁,青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信息员,潍坊义工联合会发起人之一,潍坊义工联合会主席。

  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访了青州、临朐、安丘的20多所中小学,40多个村庄,60多个贫困家庭,为潍坊义工联合会的整个助学活动提供了准确信息。他还呼吁社会力量为上述三地的部分学校建立了8个爱心图书室,组织了市区和山区小学“手拉手”活动。他通过帮助联系打工单位、发动社会捐助等方式,帮助15名高考上榜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去年的抗震救灾中,他带领500多名义工参加了潍坊红十字会组织的赈灾募捐活动,为灾区募集善款112630.48元,募集衣服2.5万件、矿泉水132包,其中义工内部捐款25560元。去年冬初,他们还为贵州毕节地区赫章县募捐冬衣1.3万件,并在市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及时送达。

  宋作爱

  宋作爱,女,39岁,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学区小学英语教师,潍坊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临朐县新长征突击手、优秀教师。

  1992年她腿部患了骨髓炎,为了不耽误教课,她夜里熬好一天的药,白天拄着棍子拖着红肿的双腿给学生上课。1994年2月,她的腿病再次发作,从县医院转诊到市中医院,医生认为解决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截肢。为了能够继续教学,她反复恳求医生不要截肢,医院最终修改了治疗方案。2003年夏天,她的丈夫经诊断患双侧股骨头坏死病,虽未间断治疗,最终还是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她白天按时到校上课、给学生补课,晚上给丈夫熬药、做家务,生活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但她顽强地坚持着。她的事迹曾在《山东青年报》、《生力军》、《潍坊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张卫红

  张卫红,女,45岁,昌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百佳青年医务明星、“三八”红旗手、廉洁行医十佳标兵。

  从医25年来,她潜心于心血管内科领域,成为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她对接诊的每个危、重、急症病人都是整夜守候,观察病情,检查用药情况。2000年,河头镇中学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她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全力进行救治。她48小时未离开病房,观察学生病情,实在困乏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直到中毒学生全部脱离危险。2003年防治“非典”工作中,面对巨大的危险,她身先士卒,在36度高温天气下,穿6层隔离服,戴24层口罩、潜水眼镜,冒着生命危险和发热病人零距离接触,吃住在隔离区达16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她还经常组织医疗队到边远偏僻乡镇为群众查体,送医送药,开展便民利民活动。

  张伦忠

  张伦忠,男,45岁,潍坊市中医院院长助理、中风一科主任,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潍坊市中医院先进工作者。

  他在日常接诊时,除了仔细询问患者病情、查体外,还认真地阅读病人带来的病史资料,能不做的检查就不做,能不开的药就不开,能开便宜的药就不开贵的,处处替患者节约费用。2004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为一名家庭困难的高龄脑梗塞患者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坚持利用下班时间到老人家中为其免费随诊,直到其生活能够基本自理;2007年,他为一名因车祸出现精神障碍后遗症的患者捐款1000元,并和同事一起把病人当亲人,为他提供吃穿用度。为了病人,他经常与家人、尤其是女儿爽约,但却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张国文

  张国文,男,27岁,寿光市侯镇北仉村人,个体工商业者,潍坊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川地震发生后,他和另外四名志愿者自愿到灾区救灾。去年5月18日,他们到达绵阳后被安排到北川县擂鼓镇灾民安置点搭建帐篷、修路。5月27日,他们又到绵阳体校救灾物资中转仓库,从事装卸、搬运、发放救灾物资的工作,天天累得腰酸背疼,而饮食上只有方便面和矿泉水。5月30日,他们接到上级的撤离通知,在返回成都的路上他又决定留下来,在绵阳下了车。绵阳志愿者服务中心安排他去了安县黄土镇灾民安置点,为孩子们搭建帐篷、板房,同时兼任体育课代课教师。他于6月17日回到寿光后,因为牵挂快乐帐篷学校里的孩子们,6月30日又返回到绵阳,直到7月29日学校解散。

  张洪明

  张洪明,男,47岁,中共党员,奎文区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山东省供销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奎文区优秀共产党员。

  他的母亲1997年因车祸截去了右腿,当时他父亲半身不遂已十多年,他业余时间都是照顾两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2004年父亲去世后,他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把朝阳的房间安上空调给老人住。冬天他给母亲铺上电褥子,打开空调;夏天晚上他和爱人一起为母亲洗澡,擦席子。为更好地照顾母亲,他阅读了大量医学书籍,自学了注射、按摩等基本医术,母亲平时的小病也不用去医院了。在他的细心料理下,他母亲胃口越来越好,精神也越来越好。为了让母亲享受到正常人的快乐,他每天背着母亲下楼,用轮椅推着在附近逛公园、遛大街。每逢节假日,他还带着母亲游览沂山、云门山等周边县市区的景点,以及莱州三山岛、临淄蒲松龄故居等市外名胜。

  赵洪

  赵洪,男,34岁,高密市交通局职工,高密市爱心车队的发起人,市密市十佳志愿者、高密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连续六年被高密市交通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7年9月,他自己买了家用轿车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在车上贴上“本车,孕妇老人遇急事即招即停”的标志。从2007年9月25日在大雨中送一位老太太回家开始,他已利用上下班和业余时间无偿接送老人、小孩、残疾人和孕妇3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高密市先后有100多名车主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2007年12月20日,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高密市文明办、共青团高密市委等部门联合举行了“爱心车队成立仪式,使他的个人行为发展成了一种社会行动。他还和贫困家庭、敬老院老人、失学儿童等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他的事迹曾被《大众日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南秀霞

  南秀霞,女,46岁,奎文区廿里堡街办南屯村村委会主任、山东金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爱老敬老先进个人,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科教兴农创业标兵。南屯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爱老敬老模范村、国家级绿色社区、山东省先进妇代会、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村。

  作为村主任,她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为不在企业上班的村民免费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月为村民发放面食和现金补助,每年定期为老年人免费查体;先后对村内道路和环村河进行了整修,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成立了省级规范化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和谐文明一条街,每年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特色家庭”等创评活动,全村90%以上的家庭成为“五好家庭”和“双星”文明达标户,形成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娄月英

  娄月英,女,52岁,诸城市百尺河镇小学教师,潍坊市敬老好儿女,其家庭被评为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

  面对一个大家庭,她选择了奉献。做饭时,想到老婆婆年龄大、牙口不好,盛菜时总留下一部分加热至好咬,吃鱼时总是把鱼刺摘好再给她吃。小姑子考上师专,她和丈夫倾其所有帮小姑子交上了学费;二姑姐的丈夫患了肺癌,她和丈夫跑前跑后,二姑姐的女儿考上大学后,她四处张罗,给孩子凑齐学费。1992年春天,婆婆得了脑血栓,她把婆婆接到在学校的家中,请医生到家中治疗,一边照顾婆婆,一边备课、上课。2001年底,她的母亲脑出血住院,过了年正月初二公爹又生病住院,她就两家医院跑,照顾两个住院的老人,那一段时间她体重陡降了二十多斤。2002年秋,婆婆的脑血栓病复发,从此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她和丈夫就搬回了老家,悉心照料婆婆和公公的饮食起居。

  贾培成

  贾培成,男,76岁,奎文区大虞街道新华路中社区向阳苑小区居民,潍坊市唯一“全国好邻居标兵”。

  26年来,他成了原农委37号楼没人封的“楼长”。1982年他退休后随儿子来潍坊居住,看到当时邻里之间互不来往,环境卫生和治安问题突出,就主动承担起了义务清理楼道卫生、治安巡逻等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带动整座楼的居民自觉养成了维护卫生和治安的好风气。他到居委会为全楼居民建立了档案,主动承担起收物业费的任务,帮助楼上的一家生活困难户申请了低保,协调物业减免这家的部分取暖费,并发动邻居们共同伸出援助之手。2005年夏天,他一连十多天揣着治疗冠心病的药、冒着烈日到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37号楼因周围施工停水停电的问题。2007年,他又协调供热部门、找施工队为楼上重新安装了暖气,保证了整座楼的供暖。

  徐京法

  徐京法,男,32岁,临朐县公安局九山派出所协警,平安山东建设优秀卫士,潍坊市见义勇为十佳公民,潍坊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模范。

  14年来,他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469名,对辖区内各类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协助破获各类案件517起。1999年冬季一天晚上,他沿泰薛公路巡逻时将济南市长清县犯有杀人罪行的马某抓获。2003年11月,他在巡逻中将青州市杀害一名女出租车司机、抢劫现金的陈某抓获。2007年1月,他追击一辆拒绝接受检查车辆、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根据该犯交待将在逃犯罪嫌疑人周某、郭某、赵某等人从潍坊抓获,破获了一系列重大团伙犯罪案件。他的事迹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潍坊电视台、《法制日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徐学东

  徐学东,男,64岁,潍城区城关街道岳王庙社区居民,潍坊市模范老人,潍城区道德模范、十佳市民、优秀党员、五好老人。其家庭先后被授予全省平安家庭标兵户、全市和谐家庭标兵户等称号。

  他退休后定期为社区出黑板报、宣传栏,写宣传标语等,成为社区的义务宣传员。作为楼长,他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的意见和愿望,多次调处居民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促进了楼院和谐,他所在的楼一直被城关街道评为“文明楼”。在自己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他和家人先后参加社会捐助活动30余次,捐款捐物近1万元,他还多次到潍坊市福利院照顾残疾儿童,被聘为院外辅导员。他看到社区内无子女、无经济收入的老人生活上困难、精神上孤独,就带领全家人为他们提供吃的穿的,帮助他们料理家务,陪他们参加适当的活动。他的家庭先后照顾孤寡老人9人,其中目前正在照顾着3人,并为12名去世的孤寡老人办理了后事。

  高维顺

  高维顺,男,53岁,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潍坊市劳动模范、优秀社区工作者。

  16年来,他扎根基层,努力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打造了“奉献在社区、共建中和园”的品牌。从来到社区的那天起,他就没有了上、下班之分,有时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在社区整治过程中,为了拆除乱搭乱建,他一个月没吃过一次囫囵饭,没有按时回过一次家。他结合中和园社区的特点和各楼栋的特色,将整个社区划分成餐饮、文化、娱乐等6个网格,创立了五种网格管理模式,并用立体示意图将各种组织、便民服务场所、应急系统等表现出来,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他还组织社区内党员在“治安巡逻、政策宣传、民意信息、设施维修、卫生管理、社区服务、人民调解、绿地养护、社区监督、树木管理”十个方面开展志愿活动,为居民服务。

  郭占鳌

  郭占鳌,男,52岁,昌邑市司法局副主任科员、饮马镇司法所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模范司法所长、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公正执法标兵、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平安山东建设杰出卫士,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

  在14年的普法、信访、人民调解工作中,他难得有星期天、节假日,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仅记录在案的就达800余起,当事人满意率100%,他总结出的“刚柔相济、防疏并用、冷热适度、曲直结合”十六字调解方法在全省推广。2006年,他主动介入一起致人死亡交通事故的调处,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家境都不是很好的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死者亲属向司法机关提出了免于或减轻肇事者刑事处罚的申请,最终法院判决肇事者缓刑一年,避免了两家陷入更大的不幸。他还常年担任镇上的法律顾问,接受群众的咨询、来访,时常为困难群众买饭、买车票。

  郭光智

  郭光智,男,36岁,潍坊市林业科技推广站副站长、工程师,山东省林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潍坊市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

  他母亲患有干燥综合症和恶性淋巴瘤,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为母亲治病和照料母亲生活上。他母亲经常发40度以上高烧,他就彻夜守护,并想方设法为其退烧。除了请济南、北京、香港以及国外专家为母亲诊治外,他还自学医学知识,给母亲治愈了带状疱疹后遗症、化疗手足综合症,缓解了股骨头疼痛症状。为了即时监测病情和为母亲治疗,他在家中准备了听诊器、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和各种常用药,还自己批发大量中药在家配制。在日常照料中,他给母亲调节膳食,保证营养平衡;每天准备一瓶水放在母亲床头,解除母亲口干之苦;每天给母亲用热水泡脚缓解腿脚疼痛;经常在家中消毒,防止母亲因免疫力低感冒。

  郭继山

  郭继山,男,43岁,青州市得福来家具商场总经理,山东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潍坊市希望工程十周年爱心奖、潍坊市希望工程十佳爱心奖获得者,潍坊市捐资助学先进个人。

  他年青时辗转到过江南、内蒙古、东北等地,打过柴草、背过粪筐、卖过窑石、收过酒瓶,对贫困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他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倾其所能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青州市成立慈善总会时,他带头捐款10万元;在民企帮村活动中,投资2万元为弥河镇施家村硬化了道路,又出资建立了150亩的苗木基地,带动该村村民从事苗木花卉生产,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十几年来,他为希望工程捐款超过100万元,救助了360名贫困学生,其中200多人跨入大学校门;为下岗职工、贫困群众、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革命老功臣、烈士遗属等捐款捐物200多万元。

  曹永飞

  曹永飞,男,27岁,潍坊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保安员,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潍坊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模范。

  他2002年从上海警备区退伍后,被潍坊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录用为安全保卫部保安员。2004年5月6日凌晨四点,他到火车站接站时发现四个人正在实施盗窃,他大吼一声“抓小偷”,并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追上歹徒后,他凭借在部队锻炼的敏捷身手与之进行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歹徒用匕首刺中小腹。他忍住疼痛继续和歹徒搏斗、追赶歹徒,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昏迷。经过几次抢救,他现在已经康复,又忙碌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崔玉贞

  崔玉贞,女,57岁,安丘市辉渠镇南官庄村村民,安丘市十大杰出母亲。

  她结婚后就开始照顾有眼疾的婆婆和先天残疾、精神有问题的小叔子,至今已36年。1992年,她丈夫突发急症去世,她婆婆悲痛中彻底失明,脾气也变得暴躁,她理解婆婆的心情,对婆婆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细心地照顾。她每天伺候婆婆吃完饭后再给孩子和小叔子做饭,自己则带上点干粮就往地里走。1993年,在婆婆的劝说下,她与比自己大19岁的李常运结婚,共同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2001年她的婆婆去世后,李常运又得了偏瘫,家庭的重担又重新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为了支撑这个家庭,她省吃俭用,十几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省下钱来供给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一直对奶奶和二叔非常孝顺。

  崔效杰

  崔效杰,男,59岁,潍坊科技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佳校长,寿光人民勋章获得者。

  38年来,他实践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和教育管理。1970年,他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西周疃小学后,教学成绩多年列公社第一,并使49名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校。1980年6月,任留吕二中校长,次年学校中考成绩由原来的全县倒数第二跃居第二,之后连续七年保持第一。1987年9月,筹建寿光职业教育中心,软硬件设施达到全国同类学校先进水平。1989年2月,任寿光市教育局副局长,主持实施规范化管理,1996年寿光市被评为全国“双基”先进县。1999年12月,筹建寿光市的高等学校,2001年成立潍坊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学院升为本科院校。学院创建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高素质人才,连续五年专升本成绩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连续五年夺得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学院所有的工程,没有他的一个亲戚来承建,还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资帮助遇到困难的师生。

  彭德花

  彭德花,女,32岁,安丘市柘山镇金钱洼村村民,安丘市孝德标兵。

  2000年,婆婆突然去世,她从此接过了照顾公公和弱智叔公的担子。她把公公和叔公接到了自己家中,自己省吃俭用也每天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把他们拾掇得干干净净。原本就脾气暴躁的公公丧偶后爱发火骂人,她委屈得掉眼泪也不还口;吃饭时叔公怀疑饭里有毒不吃,她就哄着吃,甚至得重新做给他吃。叔公每年都要走丢几次,每次她都立即放下农活,召集亲朋、邻里到各乡镇四处寻找,她自己先后到过潍坊、临朐、沂水、东营等地寻找。去年春天,75岁的公公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她细心周到的照顾着瘫痪的公公,喂饭喂水、翻身擦洗、喂药按摩、端屎倒尿,尽量把老人伺候舒服。为使公公和叔公得到更多的照顾,她暂时放弃了生育二胎的指标。

  谭京秋

  谭京秋,男,56岁,高密市供销社退休职工。

  1976年,他随部队参加了唐山地震救灾。从那以后,只要发现有需要帮助的人,他都施以援手。他曾在半夜把一名与儿子儿媳闹别扭的昌邑老太太拉回家,第二天把她送到车站给她买上回家的车票。汶川地震后第二天,他决定赴灾区救灾。没钱买火车票,他就到邻居家借了1000元钱,买了车票后又到民政部门为灾区捐了100元钱。去年5月16日,他到达绵阳灾区,先捐了200元钱,又报名成为志愿者,在绵阳市区搬运救灾物资。当时,车什么时候来,救灾物资就什么时候装卸。有一次,他和志愿者们从晚上7点开始装车,10点才装完,又跟车到北川县内的乡镇卸货,返回时已是早晨5点。他们只睡了一小觉,早晨7点多又开工了。他作为志愿者小分队中的长者,在带领大家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注意关心爱护年轻队员,指导他们合理分配体力,尽量避免劳累过度、体力透支。

  翟鹏林

  翟鹏林,男,34岁,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开发区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被市公安局授予“潍坊市人民满意民警”、“潍坊市十佳社区民警”荣誉称号。

  1998年到2008年初,他在长胜社区任社区民警。长胜社区位于市区繁华地段,流动人口较多,治安状况复杂,他一上任就走家串户,很快掌握了社区人口的基本情况,绘制了辖区居民住宅及住户分布图,对长胜社区的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完成工作之外,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急难险事、调解矛盾纠纷。2005年9月,一名患间歇性精神病的妇女流浪到社区,还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爬到大树上,他及时将这对母子救下并送他们回家,并把身上仅有的500元钱送给她买药。2007年春节期间,小区内住二楼的小两口因孩子哭闹与三楼的刘大爷关系越来越僵,他楼上楼下的跑了大半个月,两家终于和好。2007年5月,小区内78岁的苏大姨在家突然晕倒,他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苏家并送她上医院治疗。

        潍坊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平面媒体投票规则

       1、从所有候选人中选出10名道德模范,多选票无效。

  2、每张选票所选的10名模范,其所在县市区或部门少于6个地方的选票无效。

  3、每人限填一张选票,须清楚填写投票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军人证件号码),多填或无名票无效。

  4、投票时间:2009年1月8日至1月15日(以当日邮戳为准)寄出有效。

  5、选票请邮寄或送达潍坊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地址:潍坊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513室,邮编:261061。

潍坊市道德模范选票

(以姓名笔画排序)

  代码

  姓名

  投票

  01

  于观海

  02

  于英智

  03

  于建萍

  04

  马凤兰

  05

  王玉红

  06

  王永亮

  07

  王向红

  08

  王兆连

  09

  王关阳

  10

  王岩斐

  11

  王金琴

  12

  王俊香

  13

  王美玲

  14

  尤志

  15

  邢友领

  16

  吕峰

  17

  刘万里

  代码

  姓名

  投票

  18

  刘在贵

  19

  刘绍堂

  20

  孙凤绪

  21

  孙春霞

  22

  牟春玲

  23

  苏光华

  24

  杜志远

  25

  李传民

  26

  李林海

  27

  李德娥

  28

  吴玉红

  29

  吴守忠

  30

  吴鑫明

  31

  宋作爱

  32

  张卫红

  33

  张伦忠

  34

  51

  代码

  姓名

  投票

  35

  张洪明

  36

  赵洪

  37

  南秀霞

  38

  娄月英

  39

  贾培成

  40

  徐京法

  41

  徐学东

  42

  高维顺

  43

  郭占鳌

  44

  郭光智

  45

  郭继山

  46

  曹永飞

  47

  崔玉贞

  48

  崔效杰

  49

  彭德花

  50

  谭京秋

  51

  翟鹏林

  投票人姓名:身份证(军人证件)号码:

  投票说明: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中性笔在您所选候选人姓名后“投票”栏空格中打“√”。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人不得多于10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