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形成重品行、讲文明、促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市文明委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该活动自去年9月份启动以来,全市掀起了发现身边好人好事、推举身边道德榜样、比学身边道德模范的热潮。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级组织层层举荐评选,经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请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同意,确定对51名道德模范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道德事迹在《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潍坊广播电视报》、潍坊新闻网进行公示并接受公众投票。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投票活动,为评选出让全市人民信服和自豪的道德模范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关爱。
于观海
于观海,男,40岁,昌乐县乔官镇北岩中学一级教师,昌乐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1998年夏天,乔官镇孙洪洼村一名小学生不慎摔到路边沟内,昏迷不醒,他在几个学生帮助下将其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并在医院守候了三个多小时,一直等到孩子家长赶过去。2002年秋天,学校附近一家农户失火,他冲在最前面抢救财产和灭火,以致于头发、眉毛都烧焦了,手也受了伤。2006年12月28日晚上,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一辆已经着火的轿车上救下了昏迷不醒的司机。在当时车门已经严重变形、怎么拉也拉不开的情况下,他踹破驾驶室后窗玻璃钻进车内,将体重近95公斤的司机从前座拖到后座,又把司机的脚甩到后座上方,在车外其他人的帮助下,他使劲把司机推了出来。他从后窗爬出后,和别人一起拖着司机刚到路边,车体就爆炸了。他接着拨打了120,直到救护车把伤者拉走才离开。
于英智
于英智,男,45岁,潍坊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潍坊立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获得者,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
近几年来,他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培训、转移劳动力等措施,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他个人为前阙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努力,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他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办村幼儿班,让全村的幼儿免费接受学前教育;出资将市区自来水接到每家每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出资建设了600多平方米,集宣传、教育、图书阅览、体育活动、文艺演出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主动承担了村内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每年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定期发放零花钱;村民建房、建蔬菜大棚、上项目资金不够时,他有求必应,给予支持。
于建萍
于建萍,女,44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潍坊市、坊子区优秀护士。
参加工作以来,她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遇有手术,她总是第一个到手术室,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曾创下连续工作27小时、服务7台手术的记录。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她抢着为个人不能自理、家人护理不当的病人清理卫生,主动与得不到家属关爱的病人谈心、送饭、喂饭,尽量地让病人精神上放松和愉悦,提高治疗效果。她担任儿科护士长时,为一名被痰液堵住喉咙、来不及用仪器吸痰的患儿口对口地人工吸痰,把患儿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她白天上班、晚上经常加班,还把所有家务活全包下来,心甘情愿地伺候高龄婆婆的日常生活。
马凤兰
马凤兰,女,62岁,坊子区凤凰街道小吴家居委会居民,多次被坊子区凤凰街道评为“好婆婆、好媳妇”。
结婚39年来,她周到细致地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从不厌烦。今年85岁的婆婆早年丧夫,脾气有些古怪,但她从未因婆婆发脾气而顶撞过一句话。8年前,婆婆双目失明后,希望她一直在家里照顾自己、陪自己说话,而当时儿子家里养着奶牛、种着地,又想让她多帮着干些地里的活。有一段时间她在婆婆和儿子之间两头受屈,但她没有怨言,白天去帮儿子家干活,回到家里后接着给婆婆倒水、做饭、洗衣服。她体谅丈夫下井挖煤很累,从不把受的苦告诉丈夫,只是细心照料他的生活,让他安心工作。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媳妇也能宽容理解婆婆的心,与婆婆、老婆婆相处得很好。
王玉红
王玉红,女,54岁,潍坊安德仕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山东省巾帼创业带头人、劳动模范;公司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她自创业开始便把替政府排忧解难、向社会奉献爱心为己任。公司成立之初就招收了53名下岗职工,现在350名职工中有240多名是下岗职工。公司先后在安丘市设立12个加工点,培训620名下岗女工和900多名农村妇女,帮助她们实现了再就业。她安置22名残疾人在公司就业,每月为他们发50元的自强自立补助金,并为残疾人职工盖了集体宿舍。每逢节日,公司都对残疾人职工和曾经在公司干过的残疾人进行慰问。她积极参与“春蕾计划”,每年都走访慰问贫困女童,并结对救助了两名山区贫困女童;参与“救助贫困母亲”、“救助特困妇女”、抗震救灾等各种公益活动,累计捐助资金5万余元。
王永亮
王永亮,男,32岁,坊子区坊城街道机关干部,潍坊市十大孝星。
他于2003年结婚后与妻子的养父母住在一起,担负着照顾两家老人的责任。他女儿刚出生不久,他母亲查出患肺癌。母亲病重期间,他每天下班后都回父母家,帮家里干农活和陪伴母亲,饮食上也变着法子给母亲换口味。2005年母亲病逝后,父亲又得了脑血栓住院,他白天没耽误上班,晚上去医院陪床,给父亲做按摩、陪他说话,半月没脱衣服睡个囫囵觉。父亲病刚好,岳父又出了车祸,岳母身体残疾,妻子照顾诊所、带孩子,为岳父陪床又成了他义不容辞的事。当时岳父不省人事,大小便都在床上,他从没嫌弃,及时地为老人换洗衣服,擦洗身体,到后期每半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老人住院一个多月,身体从没产生过异味,没长过褥疮。几年来,两边老人的任何事情都没落下,他工作上的事也没有耽误,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王向红
王向红,女,43岁,山东潍坊一中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高中语文十佳青年教师,潍坊市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跨世纪科技人才、教学能手。
她从教25年来,全心全意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完成了由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她扎根课堂教学,专心钻研课堂教学规律与教学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雅、和、亲、实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欢迎,多次在全国、省、市级中学语文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得到专家同行的好评。她的一项教学研究通过山东省九五重点课题鉴定、在全省推广,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主编的一中校刊《书卷年华》被评为全国百佳校报校刊。她的事迹和成果曾被《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山东教育》、山东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王兆连
王兆连,男,37岁,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乡镇企业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优秀青年企业家,山东省首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潍坊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公司被评为全国“光彩之星”企业。
他关心生活困难职工,每年春节前都亲自走访慰问经济拮据的职工家庭,给他们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为临朐县实验二小、新华中学等学校捐款,改善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他先后资助15名贫困大学生上学,在承担他们部分上学费用的同时,安排他们寒暑假期间到华特公司打工,既帮助解决了经济困难,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引导他们自强自立。每年重阳节,他都带着慰问金和礼品到城关街道敬老院看望老人。近年来,他先后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捐款捐物近600万元。
王关阳
王关阳,男,34岁,临朐县辛寨第二初中教师,临朐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体育教学能手、亲子共成长工程先进个人。
2007年,他三次见义勇为,帮助三个人脱离生命危险。2007年1月,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名在交通事故中受重伤昏迷不醒的村民,当即将其送到辛寨镇医院进行抢救,直到病人脱离危险才离开。7月份,他与同村的王令阳途经冶源水库时,发现水库中一名男子大喊救命,并逐渐下沉。他立即停下摩托车,来不及脱衣服就跳入水中,将已沉入水中的男子托起,同后面跟上的王令阳一起将男子救上岸抢救。30分钟后该男子苏醒过来,要赠给他们钱物以示感谢,王关阳婉言谢绝。8月份,王梨花庄子村一名男大学生在水库中游泳时,体力不支,在水中奋力挣扎。在小山水库岸边干农活的王关阳看到后,迅速跳入水中将其救起。他还多次对进入学校敲诈学生的社会人员进行控制和教育,维护校内秩序。
王岩斐
王岩斐,男,22岁,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5级本科12班班长,潍坊医学院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十大校园之星。
2006年,他发起成立了“星火之光”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到奎文区辅读学校为智障儿童服务,受到了学校和孩子们的欢迎。今年5月份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号召同学们捐款,全班共捐献赈灾款2000余元。他还组织同学并自己参加了《潍坊晚报》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资助贫困儿童。他个人曾用家教收入资助了一名哈尼族小学生,并呼吁更多的人参与了资助。2007年春,他从浮烟山顶把一名迷路的孩子送到几里外的家里。2007年暑假,他与另外两名同学自费前往山西吕梁,考察了沿途15所学校,义务为孩子们上课。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王金琴
王金琴,女,44岁,潍坊盲校体育教师,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从教23年来,她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目盲学生。学生的衣服破了,她给他们缝补,有的学生因鞋袜磨损得太快而不敢向家里要钱买,她就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新的。为了搞好教学,她戴上眼罩,反复体会目盲状态下做动作的要领。她积累教学资料三十多万字,编写的校本教材在全省盲校试用,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1986至1999年,她带队代表潍坊市参加全省残运会,夺得13枚金牌,16枚银牌,12枚铜牌,破一项省纪录。2000年至今,她执教的学校女盲门球队,九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残运会、锦标赛,夺得两次冠军,五次亚军,两次季军,每次都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05年,她担任国家女盲门球队教练,2006年6月带队取得世界盲人门球锦标赛亚军,去年又夺得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盲人门球比赛银牌。
王俊香
王俊香,男,64岁,滨海经济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太平社区居民。
他自年轻时就孝敬老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他正在寿光六中读书,经常买着学校食堂的饭捎回家给爷爷、奶奶吃,他自己则回家拿糠菜或少量的胡萝卜充饥。他与第一位妻子共同生活了20年,他们和老人住在一起,夫妻和睦,尊老爱幼,不幸的是妻子因病去逝。1987年他与现在的妻子结婚时,他家有祖母、父亲、母亲和四个孩子,妻子也带来一双儿女。在他的带动下,妻子进门后,秉承家风,对老人孝敬,对子女疼爱。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6个孩子相处融洽,对老人非常孝敬。2003年6月,他父亲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失去自理能力,他们全家人排着班伺候老人,定时给他翻身、擦澡、换洗衣物,现在93岁的老人卧床4年多没生一个褥疮。
王美玲
王美玲,女,66岁,潍城区西关街道前进街社区居民,潍坊市尊老敬老十佳先进个人,潍城区道德模范。
1995年到2004年,她两个儿子和丈夫不幸去世,但她承受住了接连的打击,坚强地生活着,尽心尽力地照顾上了年纪、几近失明的婆婆,帮助大儿媳抚养孩子,还热心帮助社区内的困难居民。社区内曾有一对残疾人兄弟无人照管,她从1998年开始照顾这对残疾人兄弟的日常生活,十年如一日,直到最近兄弟二人去世。2004年初,她退休前工作的单位一名职工的老伴因病住院,孩子住得远,照顾不及时,她便主动承担起照顾病人的义务,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三伏酷暑,她都按时送饭,精心护理,一管就是一年多。几年来,她先后调解各类家庭纠纷60多起,帮助困难家庭20多户。
尤志
尤志,男,33岁,高密市中医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高密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下乡帮扶病贫户、为贫困患者捐钱捐物、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2006年5月,他参加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年4月,高密市红十字会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确定他与患者唐某造血干细胞初筛相合。6月,他签下了《高分辨检测知情同意书》,并到潍坊市中心血站进行了第二次血样采集和造血干细胞高分辨检测。7月份,高分辨检测配型成功,他又到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并获通过。9月20日,在有关工作人员陪同下,他到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捐赠,成为潍坊市第二位、高密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挽救了一个即将枯萎的生命。
邢友领
邢友领,女,38岁,寒亭区固堤街道邢家常疃村村民,被评为“潍坊市敬老好儿女”。
她从小受到养父母悉心赡养三位老人的家庭环境熏陶,刚懂事就帮父母干家务活,大一些后还照顾瘫痪在床的爷爷,给老人换屎尿布、清理个人卫生。婆家兄妹多,经济状况不好,她不但没嫌弃,而且一结婚就让两位老人跟着自己过。2000年到2003年,公公、小姑子、大伯哥、大嫂先后去世,已有两个女儿、生活也不宽裕的邢友领把大哥的两个孩子领回家抚养、供他们上学。她家现在九口人,73岁的养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69岁的养母患有心脏病、80岁的婆婆有腰疼病,都需要人照顾,四个孩子三个上学。她和丈夫种着六亩大棚西瓜尽力维持这个大家,为调剂生活,她在大棚里种上菜以减少支出,偶尔买点鱼肉都是做好后先给老人,再给上学的侄女送去。每逢老人过生日,她都做上好吃的饭菜,给老人买件新衣服,而她和丈夫已经六年没添一件新衣。
吕峰
吕峰,女,46岁,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潍坊市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先进个人、环境卫生先进工作者,奎文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她工作过的社区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妇女维权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社区,潍坊市优秀妇女维权岗、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她从事社区工作25年,经常深入居民家中,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做饭。冬天给老人买煤、夏天给老人买风扇。对社区内生活困难居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她和社区干部结对帮扶。李家街社区内有一精神失常的居民,她在对方不让进门的情况下,五次与其隔门交流,终于获得了该居民的信任,为其送去了救助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在奎文门社区,她积极整合社区资源,调动驻社区单位力量进行社区建设,启动了李家街社区“温暖工程”,救助贫困居民160多人。她依托“慈善爱心超市”、“零失业社区”创建等帮扶载体,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经常性支持。
刘万里
刘万里,男,26岁,青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大队王府执法中队副中队长,潍坊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004年12月18日晚10时,他值完夜班回家途中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在车底下还挂着人的情况下企图逃逸。他迅速拦下了一辆过路车,在司机的配合下向肇事逃跑的小货车追去。追出300米后,他们将肇事车辆强行截住,肇事司机跳车跑入广通集团宿舍小区内逃走。他首先拨打了110和120,并进入广通集团宿舍小区寻找肇事司机,但终因小区太大,又是深夜,没找到肇事司机。车祸中受伤的项女士被救护车送往益都中心医院,经抢救后脱离危险。2005年1月,他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金全部捐给山区贫困失学儿童,并从那时起一直对他们进行资助,已累计捐款一万余元。他的事迹被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潍坊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刘在贵
刘在贵,男,40岁,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太保庄街道后甘棠村人,昌邑市聚天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畜牧养殖先进个人、乡村优秀科技人才。
1991年,他从3间鸡舍起家,两年间成立了昌邑市聚天农牧有限公司。他致富不忘乡亲,走家串户把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他们,先后帮助100多个困难户摆脱了贫困,500多个养殖专业户过上了小康生活。2001年,岞山镇大行营村刘胜伟想养鸡却资金不足,他得知后为其担保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2002年,本村养鸡户王启亮一时无钱进饲料,他立即将价值3万元的15吨饲料送到了王启亮的养殖场。自2002年以来,他每年都拿出2万元钱捐给家乡小学,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和奖励优秀生,使许多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他还出资62万元,为后甘棠村硬化了道路,安装了有线电视。
刘绍堂
刘绍堂,男,63岁,潍坊市军休一所军队退休干部,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山东省先进优抚对象、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潍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信息优秀通讯员,在部队荣立二等功1次。
1967年6月,在国防施工遇到塌方时,他为抢救战友,左腿被巨石砸掉,腰被砸断,成为三级伤残军人。1986年10月,他退伍后被安置到市军休一所休养。他坚持义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累计作传统报告550多场次。为了使报告精彩和紧跟形势,他每天都拿出大量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对每个专题的报告,他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摘录有关资料,熟记人物的事迹,调查研究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做到了通俗易懂,有的放矢,孩子们都愿意听。他还身体力行,带领孩子们做好事,参加道德文明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做好孩子、好公民、好学生。
孙凤绪
孙凤绪,男,45岁,昌邑市园林局职工,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获得者,昌邑市劳动模范,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2006年2月9日下午4时,他正在维护公园的娱乐设施,听到有人呼救,就急速跑到出事地点,发现一个孩子掉入湖面的冰窟窿中,正在苦苦挣扎。他在破冰、撑船不能及时到达孩子落水地点的情况下,第一个下船,在冰面上匍匐前进到孩子跟前,下到冰窟窿中,将已经沉入水中的孩子托出水面。这时孩子已被冻僵,脸色苍白,生命垂危。为尽快和破冰船上的救援人员会合,他和在其后下船的消防战士立刻用胳膊砸冰面,全然不顾锋利的冰茬将他们的胳膊割得血肉模糊,最终使孩子得救。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等省、市的新闻媒体都对这一感人事迹相继作了报道。
孙春霞
孙春霞,女,36岁,潍坊高新区振华中学教师,高新区语文教学能手。
2005年春天,她所教班里学生蔡小永患了白血病,蔡小永父母以种地为生,为给孩子看病很快花光了积蓄。她组织全校师生为蔡小永捐款,自己则每月从工资里拿出200元钱给蔡小永的家庭。蔡小永在潍坊市立医院住院的大半年时间,她每个星期天都在家里炖好鸡或排骨给他送去,替换他母亲回家收拾家务。期间,她父亲遇车祸在坊子区人民医院住院,她在出事当晚去看望了老人,想到学校里还有100多名学生等着她上课,没留在医院陪护父亲,而是回到学校。以后每到星期天,她先去医院看望父亲,再去给蔡小永家补课,并在精神上对他进行鼓励。2005年9月29日,她到蔡小永家送自己亲手给他织的毛衣,被她哥哥催促着赶到医院,却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现在,她仍然一有空就骑着车子走上八九里路去看蔡小永。
牟春玲
牟春玲,女,50岁,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西清池村人。
1987年,她当时的丈夫李桂朋被惊牛顶伤,高位截瘫,全身失去知觉。丈夫出院后,家里债台高筑,她一边忙着地里的活、打工挣钱,一边照顾丈夫。在她的照料下,一年后李桂朋上肢有了知觉,逐渐地能够说话、自己翻身和吃饭,但大小便仍然失禁。李桂朋目睹妻子的艰难,再三要求她改嫁,并几次自杀未成。她舍不下瘫痪的李桂朋,最后决定招夫上门,与邻村的李瑞林重新结合。为了还债,他们把仅有的六间房子卖了,暂借牟春玲妹夫家在镇上的老房子住。她再婚后一直没放弃对李桂朋的治疗,李桂朋的身体日渐好转。现在,在他们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003年他们又建了新房,她的儿子也建立了新的家庭。
苏光华
苏光华,女,52岁,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院长,全国十佳院长、优秀医院院长、县市级医院优秀院长、巾帼建功优秀院长、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职工最满意的功勋院长,“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获得者、潍坊市劳动模范。
她担任院长以来,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使医德医风建设工作质量大幅提高。益都中心医院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工最满意的医保定点医院、省惠民医疗先进单位等称号。她几年如一日地热心公益事业,在她的带动下,全院职工为青州市困难职工、“阳光助残”社会公益活动捐款9.7万多元,并捐赠7台电视机,为四川灾区群众捐款24万余元,其中她个人通过“希望工程”常年资助10名贫困儿童至其顺利完成学业,先后向青州市党内关爱基金会、新农村建设、汶川地震灾区和在本院治疗的贫困患者捐款37000多元。
杜志远
杜志远,男,21岁,高密市密水街道韩家屯村居民,个体工商户。
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联系了7名志愿者共同出资购买了3000副医用手套,400多件新衣服和药品、食品、帐篷等物资,乘飞机于去年5月17日凌晨1点到达成都。天刚亮他们就在成都搬运物资。后来,他被安排到西南财经大学灾民安置点照看从映秀镇转移来的孩子,并给他们分发新衣服。5月20日一早,他在当地红十字会留下了亲人的联系方式,写下了遗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他先是在彭州安置点分发物资,搭建帐篷和简易板房,后来又跟随部队徒步进山,沿途一边清理因不停的余震从山上滚到路上的碎石,一边劝说留在废墟里的灾民到安置点去。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且由于当地海拔高,晚上气温很低,要穿着衣服才能入睡。5月26日,他接到撤离通知,结束了这次志愿行动。
李传民
李传民,男,40岁,寿光市环卫局局长,山东省见义勇为十佳公民,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2002年3月15日上午,犯罪嫌疑人伦某、李某、邢某乘坐的出租车险些与寿光市建设局司机林某驾驶的车相撞,伦等三人借机恐吓、敲诈林。他从出事地点路过并上前劝架,理屈词穷的歹徒恼羞成怒,向他正身上部连砍4刀,从背后连刺5刀后仓惶逃跑。他不顾伤痛,带头追赶犯罪分子,在他的身后留下了800米长的血路,后送往医院抢救。在他的感召下,一百余名群众加入追赶犯罪分子行列,协助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伦某、邢某抓获。在他的组织指挥下,寿光市环卫局先后抓获盗割单位电缆的惯犯4名、入室盗窃人员2名,保护了公私财产安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捐款2800元,并于去年6月份奔赴抗震救灾一线,每天在建筑工地工作近20小时,体重骤减30多斤。
李林海
李林海,男,38岁,寿光隆泰建安有限公司经理,寿光市道德模范。
2005年,他从公司临朐籍工人处得知临朐山里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便跟妻子商定资助山里孩子读书,当年就资助了17名初中生,一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到现在,他已经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总捐助金额超过15万元。他也注意从精神上关心和帮助贫困学生,在临朐县两所学校设立了“林海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每年数十次到临朐看望受他资助的学生,带他们去寿光、济南、青岛、威海等城市开阔眼界。他还帮助特困生的父母联系工作,有近20个家庭由特别贫困发展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他哥哥在他的影响下捐款10万元在临朐援建了一所小学,他公司的部分员工到临朐四中资助了17名在校学生,并承诺承担他们上大学时的全部费用,他东营的朋友也主动加入到了他的爱心团队。
李德娥
李德娥,女,57岁,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前张家庄村村民,潍坊市百佳孝星。
十几年来,她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公婆和丈夫的伯父伯母,在当地传为美谈。公公今年80多岁,已卧床十多年。她冬天为公公喂热汤热饭、灌暖水袋,遇到好天气就把公公背到院子里晒太阳,夏天给公公擦洗身体、翻身,还常年给公公收拾大小便,定期用小推车推着公公去医院看病。前几年,她丈夫的伯父去世,只留下年迈有病的伯母孤身一人。她又把伯母接到家里,每天按时让伯母吃药,做伯母爱吃的饭菜。伯母病重时她衣不解带地端茶倒水、洗脚洗衣、倒屎倒尿;老人想吃什么东西了,她总会及时买来,如果村里买不到她就去镇上、城里买。
(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