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福田雷沃重工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增加国际市场比重,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公司海外业务出口创汇突破3亿美元,同比实现翻番增长。
以自主创新推动全球化进程,成为福田雷沃重工抗击金融危机的又一利器。
资源整合:搭建同步全球的技术平台
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金富说:“我们通过集成知识、整合创新的手段,完成大功率拖拉机的开发,充分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的集成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而整合资源就是福田雷沃重工特有的自主创新的模式。”
在福田雷沃重工,其集成知识、整合创新发展模式一直为人称道,也正是该模式将雷沃带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福田雷沃重工投资超过千万欧元,设立了欧美技术整合中心,与包括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利勃海尔在内的世界一流机械装备制造商和相关产学研机构合作,随时跟踪世界前沿技术。与此同时,福田雷沃重工还聘请了来自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的多名世界知名专家,并在国内深入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拥有了同步世界的技术平台和庞大的研发队伍,这给福田雷沃重工驰骋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福田雷沃重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层出不穷。2008年8月,适逢雷沃10周年庆典,一批最新研制的雷沃欧豹ETX2654大型拖拉机批量下线,一举将我国大功率拖拉机的研发水平提高了4个层次,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全球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国际资本和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中国的重工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主动出击,融入国际化舞台,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取得主动权,否则只有被动“挨打”。
2006年9月,福田雷沃重工举行了品牌国际化发布仪式,品牌切换升级,正式吹响了品牌国际化的号角。他们将国际市场细分为传统、新兴、发展中三个市场,根据每个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配置不同的产品和资源。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福田雷沃重工的产品已遍布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从俄罗斯的矿山到中东的工地,从北非的工程施工现场到东南亚的棕榈园,从北美的农场到南美的橡胶园,福田雷沃重工的产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国际化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王金富说,这种比较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同等质量和性能基础上的成本优势,主要是研发成本、服务成本和加工制造成本等。二是通过搭建全球化的技术平台,雷沃重工很多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二者融合形成了比较优势,塑造了雷沃重工的核心竞争力。
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全球化发展的强力支撑
“在全球化时代打造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品牌,必须从高起点起步。技术、产品性能、服务体系等要素起步都要与世界同步。”福田雷沃重工总裁助理兼海外事业部经理常嘉茂如是说。
福田雷沃重工在推动国际化战略之初,就将海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步规划。公司在海外分销作业流程中,十分重视对经销商运营模式的持续研究和有效设计,重视“网络体系的再造”,通过提升终端分销与作业能力,拉动经销商的利益增长,从而形成分销网络的渠道资源优势。目前已形成178家海外渠道,45家国内外贸渠道,产品出口覆盖全球五大洲112个国家、地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目标市场的融“销售、服务、配件供应、用户培训与信息反馈”五位一体的全球营销网络。
按照公司统一规划,服务网络的建设已经从最初的委托服务到后来技术支持下的代理服务,再到今天的全方位、规范化服务,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目前,公司一方面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对代理商进行资质认证,确保其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将着手在重点区域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具备整机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储备供应和用户培训、信息反馈5大功能。
高质量的产品及完善的服务赢得了海外客户的广泛赞誉,提升了在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
记者孟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