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陈佩斯做客某网站时,指桑骂槐,“炮轰”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小品,说现在的小品已经“惨不忍睹”了,以糟践残疾人和侮辱别人的生理、智力为乐。陈佩斯说,“把‘骗’和‘被骗’当作可笑,把‘骗人’当成成功和胜利,这说明我们社会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上都出现问题了。”
陈佩斯的话也有一定道理,这一点我们不否认。但是小品毕竟是小品,属于“戏”的范畴,是给观众添加笑料,带来笑声的,不是生活真实。一笑而过,何必当真呢。给观众带来快乐是艺术家的追求,对成功者说三道四,讽刺、批判、挖苦,没有意义,还不如拿出真本事来,拿出自己的好作品,也到春节晚会表演一下,和赵本山竞争竞争,看谁的作品最好。这样做才会让人信服。
陈佩斯退出央视春晚多年,逐渐地从观众的视线里消失,赵本山和他的小品后来取代了陈佩斯小品的位置,任何人都要对这种替代心存不服和不满。同行是冤家嘛。陈佩斯不可能好受的了。可是,这又能怨谁?为什么不在春晚舞台上继续演下去,把欢乐和笑声带给观众?为什么不继续创作出好的小品,演给观众看?至于什么原因,观众才不想去理会呢,观众需要的是快乐和笑声。
艺术需要百家争鸣,有赞美就有批评,这很正常,群众说是好的就是好的。赵本山的小品把东北人的纯朴,憨厚,土气,表现得淋漓尽致,百出的笑料由而引人深思的现实。赵本山已经成了中国小品的金字招牌。在农村,很多农民一听到“赵本山”三个字都乐得合不拢嘴。一到年除夕,看春节晚会,人们最渴盼的就是赵本山的出现。他每年在央视春节晚会表演的小品里那一句句俏皮语,几乎成了每一年度中国最流行的俚话之一。一年到头,除夕是人们放纵欢乐的时刻,老百姓图个啥,还不就是图个乐一下子,放松身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明年的工作生活中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艺术家的肩膀上,要给观众快乐的分子,而不是沉重的包袱。
期望陈佩斯再创作出新的有实力的作品来,和赵本山一起,把快乐和笑声送给观众,别在背后说三道四。拿出实际行动要更好。
●马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