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现场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推出“青春版”春晚
虞水碧波新文化
茶文化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首演
广西大化发现大型玛纳斯碧玉矿石场
流光溢彩鸢都城
传统婚礼庆典仪式成为街头一道靓丽风景
赶时髦
状元墨宝重返故里
农家书屋知识的“加油站”
2009年1月6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虞水碧波新文化
  虞河雪景记者尚平摄


  虞河水来碧波荡,虞河岸边新风光。如今,伴随着潍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不少崭新的文化现象,在虞河岸边展新姿、露新容。潍坊这座城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更多新文化元素注入,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才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姿。

  清流碧水风筝城,虞水碧波新文化。

  漫步虞河岸边,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这全新的美景里,在这文化积淀深厚的虞河水里,处处都会发现新时代的新文化正伴随着虞河的改造、城市发展变化而孕育、萌动。

  静静流淌了几千年的虞河,如今成为新民间文化的诞生地。寒冬时节,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可虞河岸边又传出了那阵阵熟悉的快板声———“如今河水清又蓝,碧水蓝天还人间,山水如画乐滔天,虞河水乡赛江南……”退休教师王光明欢快地竹板声,让在他周围认真聆听的市民,时不时发出会意地微笑。亲自见证了身边虞河由污到治的过程,面对靓丽面世的虞河新景观,王老师喜不自禁,他把这巨大变化编成了快板向市民作起了义务宣传。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河村的刘瑞英老大娘,也是因为虞河的变化,“创作”出了土色土香的民间文化———表演唱:“虞河水来清又纯,看在眼里可俺乐在心……社会主义要发展,党的领导是关键,三个代表是宣言,坚决跟定共产党,幸福的生活,在后头……”当然,他们的民间文化,或许登不了大雅之堂,更难以流传千古,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伴随着鸢都这座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时代的民间文化。与王老师的快板、刘大娘的表演唱一样,虞河岸边,还诞生出了赞美虞河、赞美城市快速发展的现代诗、三句半、顺口溜……

  经过精心改造后碧水环流的虞河,如今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在虞河岸边,活跃着一只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义务宣传主力军。在奎文区西上虞河村,记者采访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西上虞河村夕阳红艺术团”,家庭成员全部是老年人,他们几乎每周都在虞河岸边进行精神文明宣传。艺术团的团长吴法兰告诉记者,他们在虞河岸边主要是表演舞蹈、扇子舞、表演唱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邻里和谐。吴法兰说,他们之所以将活动的地点定在虞河岸边,是因为一年四季无论白天黑夜,虞河岸边总会有来来往往的市民,从不间断。这样,艺术团就有了观众。她说,通过在这里的演出,对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举例说,他们演出的小品《借婆婆》,观众经常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附近一些的村民,看了节目后感动得不得了。自那以后,村里个别婆媳关系紧张的家庭会逐渐好转。如今,都争着当好媳妇、好婆婆呢。”吴法兰说。

  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的虞河,如今已成为潍坊婚庆文化的一部分,成就了众多新人的新梦想。“前些年,不少年轻人在拍摄婚纱照片时,有不少人要选择到青岛、烟台等地‘取景’。”从事多年婚纱摄影工作的谭学文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潍坊景色越来越美,虞河也成为了婚纱照的拍摄地,已经极少有人到外地拍照了。”2009年元旦的上午,记者在虞河岸边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幕:有摄影师正在精心为新人拍摄婚纱照。新娘雪白的婚纱,新郎亮丽的礼服,在小桥、流水,绿树、青草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美丽。新郎告诉记者,如今,潍坊的景色一天比一天美丽,不仅有绿地、广场、公园,就连街头巷尾的犄角旮旯也被美化的令人赏心悦目,所以干脆就在潍坊拍摄婚纱照片,主要取景地点就选在了虞河。

  虞河雪景记者尚平摄

       记者郭保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日报社]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