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有可以挣更多钱的机会,可他却偏偏放弃了,毅然回到一个穷“沙窝”里当起了村官。他就是高密市夏庄镇沙窝村党支部书记杜磊。
今年41岁的他,高中毕业就下海经商,先后开过服装店、办过服装加工厂,由于他脑子灵、善经营,生意像滚雪球似地越做越大。1994年,26岁的他就在城里买了楼房,成了乡亲们羡慕的城里人。后来他又搞起建材公司,成为雇有几十人的个体老板,年收入达几十万元。谁想正当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他却萌生了一个想法,回到家乡沙窝村干村官。“什么,这不是犯傻吗?凭着好日子不过,拾乱扯,找累受”。杜磊的想法一出口,就遭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可不管怎么说,他主意已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沙窝村贫穷依旧,背街小巷多、光棍多,如今自己富了,为什么不能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呢?2007年,他找到了镇领导毛遂自荐,并立下了“军令状”:三年改变沙窝面貌。
他一上任难题就来了。村里的排水别看是小事,却引起了乱子。前些年,由于村庄规划乱,每到雨季,村内积水严重,一些低矮的房屋出现雨水倒流,院内积水过膝,群众怨声载道,邻里纠纷不断。对此,他带领两委干部现场办公,投资2万多元,修筑了排水沟,使积水的矛盾迎刃而解。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事,村民的气顺了,如何丰富活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杜磊又动了心思:村里有一条臭水沟,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什么不能把它填平,掩埋后建一处文化广场呢?说干就干。他组织村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清垃圾、排臭水,投资2万多元,安上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设施,1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紧接着,村里又投资1万多元,购置了文艺器材,服装道具,成立了50多人的庄户剧团,劳作之余,村民们便汇集在这里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并吸引了周围村的群众。
沙窝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杜磊上任一年多来,虽然个人收入减少了,可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他利用资源优势为村里争取了5万多元的资金,先后发展起木器加工、养殖、编织等个体私营项目40多个……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村剧团自编了歌曲“喜看沙窝新变化”,你听:昔日沙窝是穷窝,如今沙窝成金窝,今昔相比变化大,全靠有个好带头人。
记者王益群通讯员张作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