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诉说本土故事 他为家乡而“歌”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10:51:22
王斌在录音。
在潍坊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位本土音乐创作者正用音符描绘家乡的山水人文,用歌声传递对故土的热爱。他就是王斌——一位扎根潍坊、用音乐诉说家乡故事的青年作曲工作者。近年来,他的作品因鲜明的本土特色和真挚的情感表达,逐渐成为宣传潍坊的一张“有声名片”。
□文/图本报记者 隋炜凤
新作《读你》诠释爱国爱家情怀
“读家国、读奋斗,读心与心交融,读梦与梦相通……”近日,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青年业务骨干王斌在钢琴前边弹奏边动情地演绎这首《读你》,这首音乐作品风格恢宏厚重又富有层次感,悠扬婉转的旋律缓缓流淌进听众心间,将齐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
巍巍齐长城,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泰沂山脉之上,绵延千余里,在沧海桑田中见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王斌以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为主题,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的音乐作品《读你》。歌曲以夯土城墙的斑驳肌理为音符,在古齐国的战鼓声与现代交响乐的交织中,展开跨越2600年的时空对话。歌曲意在表现爱家爱国的博大情怀,并承载着华夏民族抵御外侮、守望家园、共建家园的精神。
该歌曲采用男女合唱的形式呈现,目前已完成创作和制作,并将于近期发布。
从本土元素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80后”王斌是本土成长起来的音乐人,他5岁开始学钢琴,高中时跟专业老师学作曲,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作曲专业,2011年入职潍坊市文化馆,成为一名作曲工作者。2013年,他创作的混声合唱《飞梦的地方》,赴中国台湾参加“宝岛情”合唱音乐会,获银奖、优秀原创作品奖,这成为他音乐作曲梦起飞的开始。
王斌的创作始终围绕潍坊的地域文化展开。从白浪河的粼粼波光到青州古城的千年文脉,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民俗韵味到潍坊风筝的翱翔之姿,这些独具特色的本土元素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他的代表作品中,《潍水谣》用女声小合唱形式吟唱潍水的历史变迁,融合“三月三”风筝元素,引发市民的共鸣;童声小合唱《捏泥巴》将高密聂家庄泥塑传承人与孩子们捏泥巴的嬉戏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现了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表演唱《念月》不仅融入了潍坊民间音乐元素,也再现了潍坊“念月”这一民间习俗,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舞蹈音乐《故乡的花毽》,则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花毽为创作元素和舞蹈道具,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舞蹈有机融为一体。
“音乐是跨越地域的语言,但只有扎根本土,才能走得更远。”王斌坚持深入采风,走访十笏园、坊茨小镇等文化地标,与非遗传承人、老街居民对话,让作品既有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又饱含沉淀厚积的文化基因。
音乐赋能,给观众完整视听体验
除创作音乐作品外,王斌还参与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演出,担任多场大型晚会的音乐总监。
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为国内外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王斌不仅为本场晚会量身打造歌曲《潍坊的月亮》,还担任整场活动的音乐编曲。在晚会策划中,编曲者是一个关键角色,负责为每个节目配乐并进行音乐编曲。“我需要根据所有节目的内容和氛围,创作或选择合适的音乐,确保音乐与节目完美结合,使得整场晚会效果更加连贯,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体验。”王斌表示。
王斌用音乐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潍坊与世界的桥梁。这位坚持“为家乡而歌”的音乐人,正让世界听见潍坊的节奏。
责任编辑:刘小丽
一审:祝超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