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上流风 | 渐渐之石沐清风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11 14:17:35

渐渐之石沐清风

◎迟玉红 文/图

  当竹林的清风“沙沙”地作响,金黄的枫叶“唰唰”地飘落,漫天的雪花“簌簌”地飞舞,以及我多情的目光“脉脉”地依偎在它的身上,眼前的这尊奇石安然地迎接万物。

“十三贤石”之一“清正廉洁吴文肃石”

  这是四季与我交往的“十三贤石”之一“清正廉洁吴文肃石”,它像一株挺拔清秀的翠竹,端坐在偶园依松阁背面的竹林旁。我赶在蝉鸣轻唱的时刻,赶在阳光正好从竹林射进来的间隙里,赶在奇石被光束包围的刹那间,安静地欣赏它带来的惬意时光。

  明朝的青州重视教育,尊崇贤达。明成化五年(1469年)在松林书院建设“名贤祠”,祭祀寇准、曹玮、王曾、庞籍、李迪、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赵抃、张方平、吴奎、程琳、刘挚。“十三贤”皆为官清正廉洁,为宋朝建有显赫政绩。其中官至宰相者5人,副宰相7人,曹玮1人为武将。

  清朝时期的冯溥十分尊崇“十三贤”,在修建偶园时,置放了十三尊太湖石,并起名曰“十三贤石”。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冯文毅公偶园,在南大门街东,山石树木,大概虽存……东向北有茅屋数椽曰‘一草亭’,亭前,金川石十有三,游赏者目为‘十三贤’。”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辽阔的大自然,面对同一个事物,形如神似,各人的认知各有不同。

  一位从事园林设计的江苏游客,去年“五一”假期带着孩子来青州古城景区游玩,因喜爱古城的人文历史,特意加了我微信,希望从我的朋友圈里能够对古城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这尊奇石的图片,她说此石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或者是一个“山”字形。

  我按照她眼中的奇石样子去欣赏,从正面石座底部往上仰望,它像是一座险峻的山峰,袅袅秋云从蔚蓝的天穹飘过,伴着身后的竹涛如同万马奔腾的声音在耳旁回荡,恍如在读《诗经·渐渐之石》的诗句,“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倘若从“山”字形来分析,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去年,我给山西大同市博物馆撰写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一件文物是战国时期的四“山”字纹铜镜。通过资料了解到,“山”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与今天的“山”字写法几乎没有差别。山字镜最常见的是四山镜,其次是五山镜,三山镜和六山镜最少见。“山”字朝右或者朝左倾斜,周围还刻有雷纹、水滴,呈现出一片大自然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山被认为是自然界中具有灵性的存在之一,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它代表着富贵、权力、长寿和幸福。

  而一位摄影老师跟我说,此石像是两个“人”并肩站在一起。我想他可能是以“和”代表“和谐”之意去欣赏此石。家庭之和,国家之和,天下之和……是人人共同追求的愿望。大多数摄影师喜欢去追寻生活中美的事情,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语,也是为了一个“和”吧。

  清朝时期的青州,赏石、玩石、藏石之风盛行,出现了“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象。冯溥藏名石时,在《沁园春》词中写道:“顽中寓秀,奇巧天成,源于自然……缭绕升腾为奇观。有神韵,广想象空间,有妙到玄。”

  当年冯溥收藏此石之意,是感怀宋代清正廉洁的官员吴奎,因我了解其中的故事,故我眼中的这尊奇石像一个“竹”字,如吴奎淡泊、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

  此石置放于竹林旁,背对着依松阁的拱门,前方是入园的南北两座拱门,三门相对,素有“清风拂竹伴门开”之意。双石相拥的“竹”字中,各有两个很透漏的洞孔,象征着吴奎“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

  吴奎,字长文,谥号文肃,潍州北海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任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大学士二次知青州。他喜奖廉善,少时甚贫,显达以后,买田为义庄,以接济族党朋友。他在诗中写有“欢言无物役,得我游览情”“竹影摇轩外,松声逼坐中”之句,可见其人对偶得闲暇的欢愉和廉洁从政的初心志愿。

  吴奎与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是好友,皆在开封府任职。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去世,临终遗言自己的墓铭由吴奎来写。吴奎含泪完成了好友的遗嘱,在《宋故枢密副使孝肃包公墓志铭》中,他写道:“宋有劲正之臣曰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

  吴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应事敏捷,敢正言,得到众多官员和百姓的肯定。御史中丞王陶,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诋毁他,吴奎仗言,被牵连,知任青州。司马光劝皇帝说:“吴奎名望清正显重,因王陶而贬谪吴奎,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都要求辞官。”神宗于是召回吴奎去中书省任职。等到韩琦罢相后,吴奎抱病再次出任青州知州。

  青州秀丽的风光,令吴奎赞叹不已。吴奎知青州期间,已病入膏肓。一日,他游览了城南的云门山,拜访了高僧灵运禅师,应其所求写下《游云门寺留题灵运上人房》一诗:

  云门入云深,树密山转幽。谿亭脩竹里,激激玉泉流,仁智所遐想,古今为胜游。我乘休沐至,穷览殊难周。金碧楼殿午,寒香松桂秋。清风动高兴,飘越不可收。禅师索题诗,捉笔事冥搜。欲速驰思远,顷刻历九州。象外有真物,惝怳难为求。徒形陈熟言,羞涩为尔留。

  吴奎知青州期间,正好有人从青州到永兴军赴任,于是吴奎让这位将士捎去书信一封,对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韩琦表示慰问。韩琦收到吴奎书信后,甚为感动,于是写信一封,安排一个随从携带书信和药物,远赴青州看望病中的吴奎。韩琦得知吴奎于七月二十七日在青州去世后,悲痛万分,却无法到青州祭拜老友,只能忍悲奉旨到大名赴任。到阴历十月初一,他老泪纵横地写下对老友吴奎刚毅清廉的一生的赞语:耸激忠义,渐磨圣神(《祭资政吴长文文》)。

  据史书记载,吴奎去世后,家无余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后赠兵部尚书,谥文肃。

  吴奎礼贤下士,从不以职务高低看待别人。他存世的作品不多,其中《和欧阳永叔送龙学赴陕府酌饮赠别》一诗,表现了他和欧阳修对陕府年迈龙学太守的厚望。

  人生中总有一些奇缘,比如吴奎和欧阳修之间的情义。嘉祐四年(1059年),49岁的吴奎升为翰林学士,他的前任是欧阳修。9年之后,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他在青州去世。同年九月,欧阳修以兵部尚书知青州。

  “一腔清心向明月”的吴奎与“宽简而不扰”的欧阳修,在青州期间,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列入“十三贤”。

  青州古城将偶园的奇石分为四个系列,春、夏、秋、冬石为崇尚自然系列;福、寿、康、宁石为健康生活系列;狮子石为历史文化系列;“十三贤石”为廉洁美德系列。如今的“十三贤石”园已成为研学基地,实现了冯溥当年建园以此来教育青州士子以“十三贤”为榜样,刻苦攻读、修德养性、建功立业,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