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中医“潍”传承㉟丨姜梅芳:岐黄之道至精至微,医者仁心书写担当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04 09:33:0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姜梅芳,女,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中医药临床及教学工作37年。作为一名中医人,她始终秉持“仁心、仁德、仁术”,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热心耐心,她用爱心和责任心,守护人们的健康。

  医者仁心,重医术更要重医德

  1987年,姜梅芳毕业后先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其间,对中医药知识精研博采,笃学深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她认识到中医药理论来源于实践,临床实践基于理论,在实践中,她不断加强中医理论学习。“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而加强中医药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当时老师就强调学好中医,理论功底是基础。”姜梅芳说,当时她读书多看书多,熟知中药方剂知识,掌握好药物的性、味、归经,熟悉药物的炮制,识别药物的品质和伪劣,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与安全。这段时间里,她也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

  1999年,姜梅芳来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继续从医治学。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及科研教学,治病救人,师承带教,传承帮带,认为“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医者仁心,我觉得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医德。”姜梅芳向记者说道。

  拜师作为中医学传承独具特色的重要方式,能让中医人迅速成长。2001年,姜梅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学习。在这里,她师从于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专家肖承棕、郭志强等国医大师,收获颇丰。大师们知识渊博,医技高超精湛,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的仁爱之心,都使她终身受益。与此同时,也让她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立志把前辈的经验继承好,传承好。

  做好中西医融合,突出中医特色

  之后的临床工作中,姜梅芳致力于中医内科及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同时,她还学习西医知识,结合现代医学先进技术手段,突出中医特色;注重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的有机结合,少走弯路,有利患者;注重长效性,不搞短期、突击疗效;注重治疗方法的个性化。

  “在临床中,我发现除了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外,还要注重病人的精神养护、人文关怀,解除患者的顾虑,教会患者身心养护。”姜梅芳说,她基于“治未病”思想,望闻问切,明辨体质,为健康人群及患病患者定制个体化、专业化中医养生康复方案。不仅使患者得到身体的康复,更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关怀。

  此外,她在中医科负责中西医结合内科组疾病的治疗多年,在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慌、头晕、乏力、咳喘、抑郁症、失眠、咽炎、怕冷、多汗、痛经、月经前后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治疗上都有建树。尤其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及中医妇科不孕症、自然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方面有较多深入的研究及成果。她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症和自然流产,属于中医“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崩漏”等范畴,认为本病基本病机是肾脾亏虚、痰湿阻滞。痰湿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湿下注冲任,壅遏闭塞胞脉,经血不能按时而下,可致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而痰湿又责之于脾、肾。脾为生痰之源,主运化,脾虚则痰湿内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不足,胞宫失养,月经化生无源。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难以化生天癸,则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卵。基于此,她确立了补肾健脾,燥湿化痰的治疗原则,疗效显著,方法独特,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疾苦。姜梅芳还先后开展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获得多项省市级科研奖励。

  不忘初心,全力深耕中医药传承发展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中医要想长足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先解决后继乏人、乏术的忧患,因此坚持做好一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十分重要。”姜梅芳说,工作之余,她积极带教各大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师承人员及各级各类基层中医师和社会学员,传承中医学术,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有效指导学生把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如今,姜梅芳的学生遍布全省,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岐黄之道,至精至微。遵循古老的文明脚印,姜梅芳坚信中医药学价值。未来,她会致力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实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与此同时,做好中医传承,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活力,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路欣/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