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回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烽火岁月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02 09:59:48

回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烽火岁月

◎刘剑侠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原潍北独立营1连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原潍北独立营2连所在的16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异国他乡血与火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其战斗经历令人震撼和感动。

  我的父亲刘维布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据他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7军49师146团看护排担任二班长,正在贵州普定参加剿匪战斗。当他们听到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时,纷纷要求上战场保家卫国。17军146团在军内被称为“能打善攻英雄团”。上级命令,将17军146团整建制调入16军,改番号16军141团,立马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部队从贵州开拔至吉林辑安(今集安市),部队发了皮大衣、皮帽子等,卫生序列的官兵还新配了十字挎包和战场急救物品,经五天五夜急行军,部队到达朝鲜东部的咸兴北道高山面。

  行军途中,部队遭到敌机狂轰滥炸,按照上级指示,飞机来了原地不动,飞机走了继续行军。行军路过黄草岭时,发现到处是敌军丢弃的罐头盒、宣传画等。公路两侧是深至5米多、直径8米多的炸弹坑,还有一些未响的哑弹和飞机残骸。在公路左边的山岗处,有一片掩埋牺牲的志愿军的烈士墓地,每个坟头上都插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烈士部队的番号和烈士名字及烈士家庭地址等。见此情形,父亲和战友们悲愤填膺,誓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朝鲜原始森林很多,且都是参天大树,远远望去,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十分壮观。部队进入林区必须带上指北针,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部队到达驻地后,首先在大山脚下深挖防空洞,敌机来了警报器一响,部队便立即进入防空洞,一天要进出十余次之多。为尽快挖好防空洞,官兵们30人一组,白黑轮战,用钢钎钻眼儿,放炸药引爆,使石头一块一块的被炸掉。刚开始时因技术不熟,每天进度才几十公分,后来技术逐步熟练,每天进度达5米左右,大家在打坑道中笑着说:“愚公能移山,我们也能开通大深山!”每个防空洞可容纳100多人,使防空安全有了保障。此外,在大山深处的密林中,部队官兵还要自己学着盖新房,上山伐树,搬石垒墙搭屋顶,一栋栋“新式建筑”在朝鲜山沟里壮观树立。

  当时,我军伤员大多是被飞机炸弹炸伤和被敌机扫射受枪伤,还有一些病员是来自感冒、肺结核和冻伤。朝鲜的冬天异常寒冷,经常出现零下20至50度的天气,有的战士脸冻肿了,有的脚冻坏了。部队配备樟脑膏和防冻油膏等,但收效甚微,便采取我们潍坊当地土法——用雪洗手、搓脸等,效果不错。最不适应的是南方兵,他们未尝过严寒的滋味,这对他们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1952年春天,父亲所在部队驻防朝鲜咸兴北道高山面,敌军十分嚣张,派飞机轮番轰炸驻地。志愿军官兵戴着松枝树叶帽,伐树盖屋,建工事打山洞,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战士们劳动强度大,每人每天定量一斤大米做米饭仍吃不饱,不时听到战友们说饿。父亲刘维布便与军医丁翌及医助马留成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到朝鲜当地的田野里,去复收当地农民秋收后落在地里的土豆。大家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据潍北独立营老战士张思兴(原潍北独立营2连班长、经济区前岭村人)回忆:入朝前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6军141团警卫连以班为单位,把潍北独立营官兵充实到各个连队,他由团武工队班长调至高炮营高射机枪连担任四班长。1951年冬,16军141团高射机枪连驻朝鲜东部东海岸丁萍一带,部队经常受到敌机骚扰。当时,部队首长把警卫连副连长牛发年迅疾调至141团高射机枪连,由其直接指挥用高射机枪打敌机。

  牛发年是潍北牛家朱马村人,作战机智勇敢,在战场上多次立功。他是张思兴的老上级,硬是请求首长把在团警卫连担任班长的张思兴也调至高射机枪连,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然后又从各连挑选10名枪法好的战士组建高射机枪连4班,并任命张思兴为班长。从此,张思兴就一步不离地跟着牛发年,经常为其出谋划策。有一天,张思兴突然听到上级首长在电话里对牛发年大吼:“牛发年,你必须给我狠狠地打掉那些美帝的飞机!”牛发年立即集合全连官兵,先是让张思兴谈谈自己多年的射击经验和这次打击敌机的建议。然后,牛发年进行周密布署,接着便命令高射机枪连立即进入阵地,隐蔽待命!不多时就听到一阵敌机声由远而近。牛发年把手枪一挥大声吼道:“给我狠狠打!”他话音刚落,几十挺高射机枪吐着愤怒的火舌,一齐向敌机狠狠开火,随着一阵“哒哒哒”的狂叫声,有两架美国飞机尾巴上冒着黑烟一头栽到了阵地前面的沙滩上,还有一架美军雇佣的土耳其飞机晃晃悠悠地向东海边的一艘美国军舰飞去。其它飞机见状,纷纷折回逃跑。

  此战大胜,经战后认定:2班高射机枪手田云宝在二班长胡之雨配合下,打掉美机两架,3班高射机枪手郑门孔打伤土耳其飞机一架。捷报传至团部,团部立即下达嘉奖命令:给予田云宝记二等功一次,给予郑门孔记三等功一次,给高射机枪连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正式任命牛发年为高射机枪连连长,牛发年高兴地称赞张思兴参谋助手当得好。

  潍北独立营老战士高德润,寒亭区高里街道高家朱马村人。据其回忆,1950年,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参加长津湖战役,他当时是27军79师237团2营卫生班的卫生员,也随军参战,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天上有敌机对地面狂轰滥炸,地面上有坦克大炮火力强攻,敌人的地面部队跟随向前推进。“隆隆”的炮火声和“哒哒”的机枪声不绝于耳。高德润这个1948年入党的潍北独立营老战士,以潍坊人特有的顽强和勇敢,不顾一切地随战友们冲到了阵地的最前沿。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刻,他看到一个个牺牲和负伤的战友,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他从硝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负伤的战友,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安全。负伤战友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呼啸的子弹从他身边“嗖嗖”飞过,他全然不顾,在此战中抢救伤员8名,最后他本人也受伤,晕厥过去,后来被战友们抬下阵地。此战后,高德润立三等功一次,待志愿军凯旋之时,他已是一名助理军医。

  潍北独立营老战士郭辰光,1929年生于寒亭区高里街道碱滩村,自少年时期就怀有报国之志。1946年,郭辰光毅然参加潍北独立营,从此走上了战场。由于他作战勇敢,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高度评价。不久,郭辰光被选拔为空3师飞行员,赴朝作战。在历次战斗中,他曾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1951年11月,在朝鲜战场的一次空战中,面对敌人成群的飞机,郭辰光毫不畏惧,勇敢迎敌。他驾驶僚机掩护长机,一次次地向美军飞机发起猛烈进攻,使美机驾驶员极为恐惧。此时,突然有4架美军战斗机从背后向他们偷偷扑来,郭辰光发觉后,挺身保护长机,开足马力只身闯入美军飞机编队群内,他向美机连连开火,很快打乱了美机的偷袭计划,使美机一时方寸大乱,最后竟疯狂地咬住郭辰光驾驶的飞机,轮番进攻,使郭辰光驾驶的飞机多处受伤。此时,郭辰光已完全将生命置之度外,他驾驶受伤严重的飞机,对准美机全速冲去,并大声告诉长机:“坚决干!后面有我!”然后向敌机猛烈射击,连续把两架敌机击落。郭辰光最后壮烈牺牲。战后,郭辰光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称号。

  战争胜利后,郭辰光的战友们一直铭记这位战斗英雄。郭辰光的一位老战友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长机魏双禄与僚机郭辰光双机配合打空战。在激战中,僚机中弹起火!就在这个时候,两架敌机向长机魏双禄发起攻击。当此千钧一发之际,僚机郭辰光不顾自身安危,驾驶着火的飞机冲向敌机。尽管自己已经被大火烧屁股了,他却还能冷静地瞄准、射击,一举击落敌机两架,使长机脱险。他自己却丧失了跳伞的时机,和着火的战机同归于尽!而被郭辰光营救的魏双禄一直悲痛万分!降落后,他告诉领导和同志们:“辰光同志是为我而死的!他是用他的死来换取我的生!”为了报答舍己救人的亲密战友,他向组织上提出请求,改姓名为郭辰光。他要用这个名字去建功立业,用这个名字去尽忠尽孝,以告慰最亲密战友的在天之灵!

  刘国芳,原名刘万山,寒亭区高里街道戈翟村人。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400团的一位侦察兵,在长津湖战役中跟随排长到敌方侦察,路上历经千难万险,一支30多人的侦察排最后仅剩他和一位战友归队。据其回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部队首长见他机智灵活,就安排他到侦察排担任侦察班长。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有一次夜间,侦察排行至一个刚刚经历过战斗的地区,发现河里漂浮着很多我军牺牲的战士的遗体和美军尸体。此时,首长们急需前方的侦察情报,时间紧急,排长只好命令侦察员们踏着尸体强行过河,很不忍心。待完成侦察任务后,刘万山急忙帮着收容部队扛抬尸体,有人嫌美国大兵个子大太沉重不愿扛,刘万山却专挑个大体重的美国大兵尸体扛至肩上轻轻安放,充分体现出志愿军人道主义精神,受到部队首长表扬。还有一次令刘万山难忘的侦察行动,侦察排出发时排长带领着30多人,可路上却遭美机追着炸,走着走着就不见后边的战友了,后来排长也不见了,最后仅剩刘万山和一位战友,他们还是按时完成了侦察任务,受到部队嘉奖,他还被提拔为侦察排长。之后,部队首长给刘万山改名刘国芳,意为祖国强盛壮大!

  1952年3月,父亲刘维布所在的16军141团奉命从朝鲜战场回国内进行装备改装。之后,父亲所在部队先后奉命开拔至辽宁庄河、新金(今大连市普兰店区一带)等地驻防。此时父亲主动向首长请缨,要求随时准备入朝作战。1953年春节黎明时分,正当各家各户放鞭炮吃饺子过春节的时候,父亲所在部队又雄赳赳气昂昂地由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继续与敌人作战。

  父亲回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战争结束,部队回国时,朝鲜老乡含泪相送,令志愿军官兵终生难忘。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