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水剑 | 免密支付是时候上把“安全锁”了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6-07 11:03:04

免密支付是时候上把“安全锁”了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手段让网络消费体验更加“丝滑”。但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方式在简化付款流程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平台“套路”消费者的手段,暗藏诱导消费陷阱。截至5月末,在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累积案例中,有近5万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免密支付”。大量投诉反映用户在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免密支付,也有用户在不知情时被免密扣款、盗刷。

  免密支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支付过程的繁琐步骤,提升消费者体验。但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的免密支付,首先其“便捷性”就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不需要验证身份信息,一旦消费者的手机或其他支付设备被盗,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易进行消费,给用户造成损失。

  另外,其还存在技术安全性的隐患,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模拟指纹等方式来完成支付。而且,免密支付通常和自动续费绑定开通,支付渠道无需验证会员账户密码、支付密码、短信等信息,从用户绑定的账户中直接扣划下一个周期的费用,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失。

  对于免密支付存在的漏洞,不能听之任之,需要综合施治,尽快打上“补丁”。

  支付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安全的保护和风险警示,如事先告知用户免密支付的额度、风险提醒、取消方式等相关事项,并且提供明显的提示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通过默认或诱导开通、设置小字条款等行为,让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密”。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免密支付功能要谨慎开通,避免财产和隐私遭受损失。同时,要定期更换密码,提高账户安全性,并定期查看账户交易记录,如果发现任何未经授权的交易,应立即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查询核实,降低资金损失风险。

  主管部门更要主动作为,一定要给支付市场立下规矩,厘清支付产业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对于利用免密支付漏洞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力。

  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发力,才能让消费者更安心地享受免密支付带来的便捷。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