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 | 跨越1700多公里, 80岁湖南老人来潍坊祭奠烈士亲人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4-03 09:19:0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清明寄哀思。4月2日,80岁的郑竹生带着儿女从湖南来到潍坊,祭奠抗美援朝战争负伤牺牲后长眠于潍坊的哥哥郑柏森。今年是郑柏森牺牲70周年。
郑竹生等人祭奠郑柏森。
千里迢迢祭奠烈士哥哥
4月1日,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10个小时的火车,跨越1700多公里,郑竹生等5人一路风尘仆仆,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赶到了潍坊。4月2日一大早,郑竹生来到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
郑竹生老人和家人手捧着鲜花走到抗美援朝革命烈士墓前,在墓碑上众多革命烈士的名字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哥哥郑柏森的名字。老人表情凝重,用湖南家乡话喃喃好久,还几度哽咽。郑竹生和家人献上鲜花,用手指轻轻触摸着墓碑上刻的名字。“我们还从家里带来了一捧黄土和一瓶井水,希望让哥哥感受下家乡的气息。”郑竹生说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墓前,郑竹生和儿子郑靖琪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郑靖琪表示,那是父亲每次想念伯伯郑柏森时就会唱的一首歌。当天,郑竹生等人还参观了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
曾给郑竹生写信 嘱托他照顾父母
据郑竹生及家人介绍,郑柏森于1926年出生,兄弟姊妹三人,他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弟弟就是郑竹生。郑柏森上学期间思想进步,经常参加学生运动,1946年左右加入解放军,从此离开家乡。朝鲜战争爆发后,郑柏森作为一名海军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同时担任外语翻译。1953年,在战争中负重伤,后转回国在潍坊坊子区养伤治疗。
郑柏森 (右)在潍坊治疗期间。
郑竹生告诉记者,在坊子治疗期间,郑柏森曾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受伤,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养伤治疗,想为国家作贡献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他还嘱咐弟弟郑竹生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让家里不要挂念他。后来这封信因种种原因丢失了。
1954年,郑柏森因伤病医治无效牺牲。他牺牲时只有28岁,没有成家也没有留下孩子。郑柏森牺牲后,家里收到了从潍坊寄去的牺牲证和遗物。
“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郑竹生表示,自己已经80岁了,只要身体允许,今后他每年都要带着后人来看望哥哥。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