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光”公益暖冬行丨送下147份爱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2-03 09:42:52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年味浓时情亦浓,潍坊融媒携手青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潍光”公益暖冬行活动。2月1日,记者与志愿者迎着风雪来到潍坊青州市王坟镇,走访了山区6名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羽绒服、助学金和新春祝福等,预祝他们过一个温暖幸福的春节。自“潍光”公益暖冬行活动启动以来,潍坊融媒携手青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共走访147名困境儿童。

妤妤、慧慧姐妹与志愿者王英会分享学习成绩。

  妤妤和慧慧:

  2024年想继续参加夏令营

  王坟镇地处青州市西南部,山脉纵横。1日上午,青州市区乌云密布,王坟镇却早已是冰天雪地。志愿者一行带着羽绒服、保温杯、助学金等物品,穿过蜿蜒山路来到王坟镇石头沟村。妤妤、慧慧和他们身患癌症的父亲就住在该村的一处半山腰处。

  潍坊融媒的读者对妤妤和慧慧两姐妹并不陌生。6个月前,慧慧跟随姐姐妤妤曾参加过“潍光”公益夏令营,当时两姐妹的情况就引起了爱心市民和公益组织的关注。

  在石头沟村,慧慧手戴一副大手套、身着一件露着手腕的小棉袄站在大门外,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走来的志愿者。看到“特殊妈妈”王英会后,慧慧露出了天真的笑脸,急忙两步并一步向前迎接。6个多月没见,慧慧长高了不少。

  “王妈妈,我爸爸去喂鸡了,姐姐去喂狗了。我喊他们回来。”6岁的慧慧牵着王英会的手回到家里,接着又跑出门去喊爸爸和姐姐。

  “谢谢你们,今年过年我们不用再买新衣服了!”姐妹俩高兴地穿上新羽绒服,深深地拥在王英会怀里,感受着这位“特殊妈妈”的爱和温存。妤妤和慧慧也许下了新年愿望:希望2024年还能参加“潍光”公益夏令营。

志愿者前往欣欣家。

  欣欣变得开朗活泼

  长大也想当志愿者

  家住该镇大处口村、读初一的欣欣,母亲身患残疾失去劳动能力,7岁的弟弟童童才上二年级。欣欣一家靠其父亲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当天上午,姐弟俩在姑姑的帮助下,正在家里蒸年糕。得知志愿者一行要来,欣欣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早早地在家门前等候。“你是王妈妈,你是安姐姐……”懂事的欣欣询问每一位志愿者的名字,想把他们都记住。

  王英会告诉记者,欣欣参加“潍光”公益夏令营后变化很大。之前志愿者来她家,她总是到村里的同学家躲起来,现在,欣欣变得活泼开朗了,也爱说话了。

  问及新年愿望,姐弟俩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祝你们平平安安!你们能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欣欣还表示,希望自己长大后能跟“王妈妈”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7岁的童童则说:“我想有一本数学练习册,这样我的成绩就能提高了。将来考一个好大学,回报社会和父母。”

赵家峪村的小景正在练字。

  小景没有字帖也坚持练习

  志愿者许诺下次带字帖

  志愿者一行赶到赵家峪村小景家时,已经临近中午。窗外的雪仍旧四处纷飞,屋内煤灶上饭锅里飘出的香味正四处弥漫。10岁的小景在微弱的光线下,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地练着字。

  小景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父亲骨折后又查出胃癌,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靠母亲在当地工厂上班维持生计。

  看到志愿者到来,小景急忙起身迎接。“这是老师安排的作业,寒假里每天练一页。”面对大家的询问,小景解释道。

  记者看到,这本米字格练字本儿已经被小景写了20多页,但因为没有字帖,小景的字显得有点歪歪扭扭。“附近村里的商店都不卖字帖,我的电动车也赶不到市里,只能干看着她这么练字。”小景妈妈说。给小景送下羽绒服、保温杯等爱心物资后,志愿者告诉小景,下次来给她带一本字帖,小景开心极了。

小景试穿志愿者带来的羽绒服。

  当天,记者还跟随志愿者走访了王坟镇后黄马村、河北崖村的另外两名困境儿童。

志愿者给后黄马村的烁烁试穿羽绒服。

  自“潍光”公益暖冬行活动启动以来,潍坊融媒携手青城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在青州共走访困境儿童147名,发放助学金4万余元,发放爱心物资价值12万元。

记者手记

爱,不拒微光

  第一次见到慧慧,是在2023年第一期“潍光”夏令营时。40多个孩子里,她年龄最小、身高最矮,每天扎着双马尾,水灵灵的大眼睛最让人喜欢,总是认真地看着外面的风景。

  那时的慧慧,总是牵着姐姐的手跟在队伍最后,说话声音很小,有些胆怯。半年后,再次见到她,她在雪中早早等待着志愿者,一双大眼睛盯着来路,期待又忐忑。直到看到“王妈妈”才绽放灿烂的笑容——“王妈妈”是她最期待的人。

  此时的慧慧,以小主人的身份迎接大家,热情、骄傲地在奖状墙前分享她的学习成绩,讲述着近段时间的变化……看着这双不变的大眼睛,记者觉得她变了很多——长高了,笑容更灿烂了,也更自信了。

  当慧慧和姐姐紧紧拥在王英会怀里时,那种对母爱的渴求和满足才是这个冬日最温暖的时刻。10秒,20秒,这短暂的拥抱,让爱光芒万丈!

  慧慧、欣欣、小景……他们像冬梅一样坚韧、勇敢,却也小心、敏感。对于陌生的爱和呵护,显得小心翼翼。志愿者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刚开始不爱交流,只能用耐心去慢慢靠近。多打电话、多去看望、多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多跟孩子聊几句、多帮孩子干干活……就是这些“多一点”的细微付出,才慢慢打开了孩子的心扉。

  爱,不仅是传递温暖的动词,更是一个会持续延伸的动作。记者希望,每一个困境中的孩子,都能幸运地有微光温暖,都能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文图

  实习生:牟佳欣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