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 讲好潍坊文化故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4-01-14 20:23:4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1月14日,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围绕乡村文化建设、郑板桥旅游IP、“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讲好潍坊文化故事,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王英明委员
打造郑板桥旅游IP
观点:近年来,我市通过建成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政德教育馆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郑板桥在潍县正直、清廉的历史故事。但以郑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的辉煌政绩,理应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关注及传承。
建议:打造郑板桥旅游IP。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强化郑板桥IP视觉印象。在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政德教育馆附近设置主题雕塑、文化场景等,让更多的人了解郑板桥在潍县的民间故事。借力线上平台,组建专门团队运营线上账号,账号定位为知识分享型,场景设置为郑板桥纪念馆或政德教育馆,内容以郑板桥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等展开推广,也可聚焦郑板桥在潍县期间创作的诗词、书画进行鉴赏,分析其作品背后蕴含的故事、思想,加强潍坊与郑板桥IP的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潍坊。
刘文明委员
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
观点:“老字号”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字号”也存在不注重品牌传播等问题。
建议:重视升级产品包装。在产品包装上推陈出新,融入二次元、游戏、漫画等元素,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青睐。加强品牌传播。“老字号”应该结合自己品牌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新兴媒体传播工具,讲好“老字号”背后的文化故事,对百年品牌进行传播和宣传,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法律保护意识。做好“老字号”品牌商标的国内外注册工作,对已经注册商标的“老字号”加以保护和经营,对假冒“老字号”品牌的产品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冯建军委员
培育文创产业发展新动能
观点:近年来,我市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照国内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进城市,仍存在不小差距。
建议: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系统摸底,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文化创意示范园或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创意设计、数字体验水平,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大力扶持高成长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创新性、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
朱蕾委员
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观点: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文化正经受着时代变迁的考验。需要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建议: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有规划地添置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定期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建立长远、有效的乡村文化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建立起多元文化观与乡村文化自信;培育更高水平的文化供给体系,塑造丰富多样的文化供给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探索乡村文化文明传承传播新机制,融入互联网思维推动文化传承形式的创新;构建以特色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大对乡村独有的自然资源、乡村故事、人文历史等的挖掘力度。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赵春晖 马宇琪/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
一审:平小娜 二审:周晓晴 三审:马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