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争权远赴英国留学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4-01-11 09:24:04
西山会议
顾孟余
面对改组派的争权夺利,范予遂有些消极,于是赴日留学,直到表兄王乐平被刺杀,才返回上海奔丧,范予遂不愿和蒋介石搞军阀混战式的斗争,而无奈跟随汪精卫,一度陷入苦恼中。国民党五大上,范予遂落选中央候补委员,辞去道清铁路局局长的职务,在丁惟汾的推举下,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务委员会委员,得以赴英学习。
平息改组派权力纷争 消极沉沦后赴日留学
1929年1月、2月间,“改组派”在上海召开了有各省、市党部代表参加的工作会议,研究推进“改组派”工作的办法。
会上有人认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一个新组织,不应由旧中央委员会领导,应由会议重新选举中央委员会,组成新的领导机构。但在酝酿中央委员候选人时,出现了争夺激烈、僵持不下的局面。几经协商也得不到解决。范予遂便和刘衡静、张叙青交换意见,共同建议总部和地方代表不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中央委员。建议受到大家的拥护,争夺中委候选人的纷争才平息。
“改组派”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虽有分歧,但在反共这个问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汪精卫写过一篇文章《夹攻中的奋斗》,就是既反蒋又反共的。
这次会议之后,范予遂有些消极,决心不干改组派的工作,到国外去读书。1929年3月,他在王乐平帮助下,筹集了1000元去日本。在日本与谷锡五同住一起,专学日语。
表兄被刺回国奔丧 扩大会议失败回沪办刊物
1930年2月,王乐平在上海被蒋介石派人刺杀。范予遂即回沪参加丧葬。由于经济困难,他无力返日继续学习,故又回到改组派总部工作。这时总部只有朱霁青一人负责。顾孟余已去香港,王法勤、潘运超等去了北京。汪精卫已去香港,在勾结石友三、唐生智进行军事反蒋失败以后,正和阎锡山、冯玉祥勾结,进行军事反蒋活动。
这期间,范予遂在上海改组派总部为王乐平写了一篇基碑词,完稿后去香港征求汪精卫、顾孟余的意见。汪认为关于王乐平在武汉受左派青年反对,“中央取不问态度”一事,不符合事实,建议删改。范予遂随后就删掉了。此行顾孟余同范予遂讲了一件事,说陈璧君对范不满意,她曾对顾孟余说过“范予遂不可靠”的话。范予遂说:“这可能是1927年10月间在武汉时,我曾说过‘汪精卫忽左忽右,跑得太快,让人跟不上’,被人传给了她。”范予遂在香港没住几天即回上海。返沪后朱霁青要范予遂去两湖了解改组派的情况,于是范予遂又去汉口、长沙一趟,前后约半个多月。
从日本回国后,范予遂有些苦恼。他不愿和蒋介石搞军阀混战式的斗争,但军阀混战的局面已经形成;他想去国外又无经济能力,只得跟着汪派走。
1930年7月,汪精卫勾结邹鲁、谢持、覃振等反蒋中央委员,与阎锡山、冯玉祥在北京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并于9月中旬成立了与蒋介石国民党中央相对抗的国民政府。范予遂于8月底到北京,扩大会议派范予遂为设计委员。
9月19日,张学良通电反对扩大会议,拥护南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参加会议的中上层人员便纷纷逃到太原。当时武和轩要范予遂和他们一起去太原暂避一时,范予遂没有去,于10月间回到上海。范予遂在上海同友人谷锡五、刘旭初、赵欣初、朱益中等创办半月刊《民间》和书店“民力书局”。经费是向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工作的熟人募集的。《民间》只出了几期,书店也不过支撑了半年左右就停办了。汪精卫、陈公博、邹鲁、谢持、覃振等人去太原后,起草了一部所谓《宪法草案》,发表于天津《大公报》。以后也各自西东了。
在广州参加国民党四大 五大落选公款赴英留学
1931年5月,汪精卫利用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起粤系军阀陈济棠和粤派政客古应芬、肖佛成等不满的矛盾,与陈、古、肖等在广州召开了所谓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非常会议,筹备召开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当时南京蒋介石国民党中央也正在筹备召开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汪精卫等所为意在与南京对抗。范予遂作为上海改组派的代表之一,参加了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但会议期间,改组派和广东派发生了分裂,汪精卫当即带着改组派的代表回到上海,单独召开了改组派自己的代表大会,选举了自己的中央委员十余人,范予遂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广东派妥协,进行和平谈判。汪精卫作为广东派的主要代表,借此机会和蒋介石勾结了起来。和谈结果是蒋介石下野,广东撤销对南京的对抗;南京、广州、上海三方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并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改组行政院,孙科任院长,陈铭枢任副院长兼交通部长。孙科上台后,因宋子文在财政上百般刁难,使孙科的财政部长黄汉梁毫无办法,于是汪精卫便于1932年1月,继孙科为行政院长。1932年2月,范予遂出席了在洛阳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会议由汪精卫主持,主要议题有三:一是设立军事委员会,并任命蒋介石为委员长(这个问题一提出即遭到李济深、冯玉祥等的反对,但因汪坚持而被通过)。二是结束十九路军在上海的抗日战争。这个问题也有争论,最后因汪精卫、何应钦极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而被通过。三是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
1932年2月,顾孟余接任铁道部长,范予遂被派往河南焦作,任道清铁路局局长,同时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1935年底,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范予遂落选中央候补委员,同时汪精卫在南京被刺受伤。这时范予遂和顾孟余力主改组派退出南京政府,汪则仍积极主张留在南京政府。在顾孟余辞去铁道部长之前,范予遂先征得他的同意,辞去道清铁路局局长的职务。并以赴欧作铁路考察的名义,由道清铁路局拨款1.5万元,于1936年2月去了英国,实现了多年来想去英国的愿望。同时在丁惟汾的推举下,范予遂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务委员会委员。去英期间家属的生活费用就是依靠党务委员的薪水。到英国后进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议会政治和费边改良主义。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