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开启诸城游击抗日先河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4-01-07 15:41:33

路家道口伏击战(油画)。

路家道口抗日遗址。

  路家道口伏击战一直激烈持续到深夜,次日晨,日军又派约百余人自路家道口村南面迂回来袭,却扑了个空。路家道口伏击战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意义重大。路景韶领导的游击队经此一战声威大振,人员增至千余人,只是这支地方实力派主导的部队存在诸多问题而难以生存,于1942年解散。

  激烈战斗到深夜 六人牺牲

  1938年2月3日下午,太阳偏西,天灰蒙蒙的,敌人的迫击炮弹呼呼落到村里,机枪疯狂射击,攻击接连不断,守卫西面围墙的队员有两名壮烈牺牲。

  其中一名丁姓队员,20岁,原在青岛工作,后来回乡抗战,据守在西围门顶上,当他探头察看敌情时,不幸被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指挥战斗的中队长钟跃文在东门里被炮弹炸伤腰部,伤情十分严重,转移前用条筐抬到王家岭村,当夜就停止了呼吸。

  下午3时左右,忽报东北角楼守墙的卢昌受伤,大家都为之一震,队友们去探望时人已抬下围墙,他头部鲜血淋漓,不多时就停止了呼吸。卢昌是东福胜村人,年约28岁,外号卢二匠,他当天上午坚决要求参加自卫队打鬼子,队长同意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后被分配到东北角楼防守,在打击日寇的进攻中表现得很勇敢。

  卢昌的牺牲更激起了大家对鬼子的仇恨,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斗岗位,英勇还击敌人的进攻。北角楼有一个队员站着端枪朝敌射击,口中还怒骂着:“小日本狗子,尝尝我们的子弹吧!”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临近黄昏,为确保群众安全,区队部开始组织百姓转移,老乡们扶老携幼,手提肩扛,快速而有秩序地出了东门。当行至福胜村,路家道口村北基地上的鬼子发现有人活动,便用枪射击,打死一人,不知姓名,听说是从黄疃村迁居来的,所以都称他“黄疃家”。

  战斗一直延续至深夜,日军占领诸城的先头部队始派援军携炮前来助战。战况极为激烈,日军凡三发炮弹为一组,自围墙东北角至西南角,东南角至西北角,排列对角交叉射击,猛烈的炮火使全村笼罩在硝烟之中。

  深夜12时许,鬼子仍摸不清我方情况,也不熟地形,几次进攻都被打退,没有攻破围子墙,敌人只好停止攻击,抬着8副担架悄声撤离。我方部队也随即组织转移,伤员和勤杂人员先行撤出,战斗队员断后,就这样从容撤出了路家道口村。天未亮,队伍先后抵达东南乡的齐沟村、米沟村(均属辛兴乡)安顿下来。

  此次战斗游击队有6人不幸牺牲。此外,特别让人痛心的是赵明宇。从没拿过枪的他带着同来的青年队员上围子墙抗敌,这是他第一次战斗。但是在队伍撤出路家道口村后,由于目睹游击队不能团结抗日,革命志士被排挤,他因此退出队伍回家,从此抑郁生病。1938年秋,赵明宇去世,享年36岁。7年后,王统照写诗4首以悼念。

  《悼赵明宇君》

  王统照

  乡熟犹忆读书声,

  神采髫龄见默冲。

  飘慕终童能厉气,

  独怀宗悫(què)破长风。

  三年哀国同堂旧,

  一代人才巨冶中。

  期尔少年能努力,

  及时谈荡奋为雄。

  七载青丘施圣功,

  八年桃李化春风。

  忍观沧海扬尘急,

  尚忆新亭对泣逢。

  晦夜飞涛笳鼓竞,

  寒秋落木燕鸿空。

  风烟何日消除净,

  方得舒忧白日中。

  芦沟烽火大江潮,

  痛愤弥天共驱讨。

  岂有男儿甘俘虏,

  忍看胡马牧神皋。

  兵称忠义合乡党,

  气壮风云集故要。

  此志未伸先自殒,

  九原终古恨难消。

  离愁难迁志未纷,

  死亡无悲恬殉身。

  山河此日真还我,

  风雨清宵永忆君。

  秋草孤坟蝶梦化,

  沧波落日雁群分。

  是非死后真难论,

  揽涕高丘望暮云。

  王统照写于1945年10月13日。

  日军次日折返报复 战后复盘总结经验

  路景韶带领的游击队撤出路家道口后,敌军亦撤回诸城城内。

  鬼子吃了苦头自然不甘心,2月4日晨5时许,日军又派出约百余人,携带山炮一门,自路家道口村南面迂回来袭,把村三面包围起来,在东门外架起机枪向村内狂扫一阵后,见没有一点动静,又小心翼翼地进村内绕行一周搜索一番,因群众早已安排撤出,没发现任何目标。为了报复,他们放火烧了西大门楼及部分房屋,随后便匆匆离去又返县城。途经福胜村时,一郑姓农民因听到路家道口村有枪声而去村东北角高地观望,被鬼子打死了。

  从这场战斗看来,敌人的目的是要把这里的游击队轰走,继续南进,或占据临沂一带,所以并不追撤走的部队,只是在村头大树上,刮去一段树皮用墨笔写上“道口”两字,要前进部队到此警戒。

  路君约在回忆文章中提到,事后我方做了检讨,之所以未能更多地消灭敌人,除了我方人员军事素质太差之外,在作战的指挥上也有明显的失误:其一,在袭击敌人的汽车时,我处主动地位,日军处于被动地位,此时如选英勇善战之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夺取敌人汽车,则日军或可全部就擒。结果未能抓住战机夺取汽车,却与敌处于僵持状态,招致被动。其二,不可与敌人作阵地之战。袭敌后未紧急撤离,反而全力困守路家道口一个孤村,结果遭到日军围困,不仅消耗掉来之不易的四五万发子弹,且险遭全军覆没,此仍犯了军事上之一大忌。

  路家道口阻击战虽未给日寇造成重大伤亡,也未能阻挡其占领诸城,但仍不失为意义重大的一战。路家道口伏击战打响了诸城人民抗日战争第一枪。自日寇兵不血刃,占领了山东省府济南和战略要地青岛后。在山东半岛胶济铁路沿线,几乎所到之处很少遇到抵抗。而在诸城县小小的路家道口,却遇到了地方武装的袭击,此战大灭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也给后来其它各游击队开了抗日的先河。

  路家道口战役之后,乡村间流行着一些民间歌谣,其中一首是:“正月初四满地雪,日本鬼子打中国,大兵进到十里铺,道口庄里开了火。”歌谣表达了民众团结打鬼子的畅快心情。

  游击队声威大震 队伍迅速扩大参与多场战斗

  路景韶领导的游击队在路家道口伏击日寇后,声威大振,各地爱国青壮年纷纷投奔,队伍迅速扩大到千余人,部队番号也变为保安团,后改为第九旅,直属苏鲁战区领导,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诸城、胶县、胶南三县的边境山区,曾配合刘勇部队打击伪军,联合其他游击队在胶济铁路线上破坏交通,使鬼子惊慌不安;还有参与直接打击日伪军的石岭战斗、鹞子窝战斗、双庙战斗等。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愈加严峻,这支地方实力派主导的部队,坏习气愈加暴露。部队没有严格训练,纪律不严、组织涣散,吸食鸦片、贩卖烟土成风,欺压百姓,抢掠财物的事时有发生。游击队没有根据地,在胶南的泊里、琅琊台驻扎时间最长,也只是1年多,后来只能维持生存,渐渐失去战斗力。由于这支部队抗日打仗比较坚决,也成为日伪攻击和分化的重要对象,这一带又“群雄”并起,地方实力派秦启荣、厉文礼、蔡晋康等各自拉队伍抢地盘。路景韶这支部队在这种杂牌军相互摩擦火拼中,逐渐被排挤而无法生存,遂于1942年解散。

  本期图片由隋炜凤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参考资料:《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诸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诸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责任编辑:邢敏